第二章 老 友(第4/5頁)

貝萊問:“人口有多少?”

“兩萬人,以利亞夥伴。”

貝萊聽了進去,不久又客客氣氣問道:“你是指兩千萬吧?”他對外圍世界所知不多,但至少也知道,雖然根據地球的標準,這些世界的人口個個少之又少,不過幾千萬人還是跑不掉的。

“兩萬人,以利亞夥伴。”這機器人又重復了一遍。

“你的意思是,這是個新開拓的世界?”

“絕對不是。它已經獨立了將近兩個世紀,而在此之前,它還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人口維持在兩萬是故意的,索拉利人自認那是最佳的數目。”

“這些人住在這顆行星的哪些部分?”

“凡是可耕地都有人住。”

“面積有多少平方英裏?”

“如果包括邊陲地帶,三千萬平方英裏。”

“可是只住了兩萬人?”

“此外還有兩億左右的正子機器人,以利亞夥伴。”

“耶和華啊!那就是——平均一個人有一萬個機器人。”

“這的確是外圍世界中最高的比例,以利亞夥伴,遠超過第二名奧羅拉的一比五十。”

“他們要那麽多機器人做什麽?生產那麽多糧食又有什麽用?”

“相對而言,糧食的生產只是小宗。比較大宗的是礦產,而能源就更大宗了。”

想到這裏有那麽多機器人,貝萊不禁有點暈頭轉向。兩億個機器人!一定滿山遍野到處都是,而人類卻那麽少。如果有人從外太空觀察,或許會以為索拉利完全是個機器人世界,而忽略了起著關鍵作用的少數人類。

貝萊突然覺得有必要好好看一看。他想起了敏寧對他說的那番話,以及關於地球危機的社會學預言。雖然似乎已經很遙遠,有點不真實,但他依舊記得。離開地球之後,種種艱難險阻使得這段記憶變模糊了,但它從未全然遭到掩蓋。因此,他並未忘記敏寧曾以冷靜精準的語言,陳述這些生死攸關的問題。

多年來,貝萊受到責任感驅使,早已習慣永遠任務第一,即使可怕的開放空間也攔不住他。另一方面,無論是從太空族或太空族機器人的言談中搜集資料,都已經是地球社會學家不難做到的事。真正需要的是直接觀察,而這正是他的工作,就算再不愉快,他也必須盡力達成。

他開始檢視地面車的頂部。“這輛車有天窗嗎?”

“抱歉,以利亞夥伴,我沒聽懂你在說什麽。”

“這輛車的頂棚能不能推開?從裏面能不能直接看到——天空?”(積習難改,他差點要說“穹頂”兩字。)

“可以的。”

“那就這麽做,丹尼爾,我想看一看。”

機器人嚴肅地回應:“很抱歉,我不能讓你這麽做。”

貝萊覺得很驚訝,說道:“聽著,機・丹尼爾。”他特別強調“機”這個字,“讓我再說一遍,我命令你打開天窗。”

不管外形多麽像人,對方畢竟是機器人,也就必須服從命令。可是丹尼爾並未采取行動,他說:“我必須說明,我的首要考量是避免你受到傷害。如果你處在一個巨大的空曠空間中,那麽根據我接到的指令,以及我的親身經驗,我很清楚你難免會受傷。因此之故,我不能允許你暴露自己。”

貝萊覺得氣血上湧,漲得他滿臉通紅,但與此同時,他也想到生氣毫無用處。對方是機器人,而貝萊對機器人學第一法則相當熟悉。

它是這麽說的——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在機器人的正子徑路中,其他事物都得臣服於這個最高指導原則之下——在這個銀河裏,任何一個世界的任何一個機器人都不例外。當然,機器人需要服從命令,可是不得抵觸這個至高無上的前提。服從命令只是機器人學第二法則的要求。

它是這麽說的: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貝萊強迫自己以平靜而理智的口吻說:“我想短時間我還能忍受,丹尼爾。”

“我並不這麽覺得,以利亞夥伴。”

“這點讓我自己判斷,丹尼爾。”

“如果這是命令,以利亞夥伴,我無法服從。”

貝萊仰靠在柔軟的座椅上開始動腦筋。當然,對付機器人不能用蠻力。丹尼爾的力氣太大了,至少是血肉之軀的一百倍,他絕對能在完全不傷人的情況下制住貝萊。

貝萊隨身帶著武器。他可以拿手銃指著丹尼爾,但這麽做只能使他暫時感到占上風,緊接著會帶來更大的挫折感。用這種方式威脅機器人毫無用處,自保只是第三法則的要求。

它是這麽說的: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如果只有兩種選擇,丹尼爾寧肯遭到摧毀,也絕不會違背第一法則。貝萊當然不想摧毀丹尼爾,絕對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