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完整的因果鏈(第3/5頁)

“永恒時空裏有一些人——我不是說所有人,或者很多人”,他掃了一眼忒塞爾疲憊的面容,其他人卻微微聚攏過來聽,“不過總還是有一些——對時空哲學很感興趣。或許你能給我講講。”

“您是指時空旅行悖論嗎,長官?”

“好吧,如果你想用這麽華麗的詞匯表達的話,是的。不過當然了,不只如此。還有現實的本質問題,現實變革的宏觀能量守恒問題,諸如此類。現在我們這些人身處永恒時空,早已知道了時間旅行的奧秘,不會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但你那些身處原始時代的人們卻對時空旅行毫不知情。他們對這些事有什麽看法呢?”

忒塞爾的咕噥聲從桌子那頭飄過來:“又給人下套!”

不過申納沒搭理他,繼續問道:“你能回答我的問題嗎,技師?”

哈倫答道:“原始時代的人,實際上對時間旅行沒什麽想法,計算師。”

“覺得時間旅行不可能嗎,嗯?”

“我想是這樣的。”

“連一點可能性都沒猜想過嗎?”

“哦,這麽說的話,”哈倫不太確定地說,“我相信在一些地攤文學作品中,會有某種程度的猜想。我對這個領域不太熟悉,不過我相信有個主題常常會出現,就是某人會回到過去,殺死自己少年時代的祖父。”

申納看起來非常滿意。“妙!太妙了!如果我們事先假定現實是一成不變的,最起碼這個故事就表達了時間旅行的基本悖論,對嗎?我敢肯定,你那些原始人,從來就把現實當作恒定不變的。我說得對嗎?”

哈倫沒有立刻回答。他看不出來這段談話的目的何在,也不知道申納的真實動機是什麽,這讓他有點焦灼。他說道:“我沒有十足的把握回答您這個問題,長官。我相信,那些人曾經提出過許多猜想,或許包括了現實演化路徑可調整,或者平行時空的概念。我沒有把握。”

申納臉色一沉。“我肯定你搞錯了。你肯定是被自己學到的現代知識所幹擾,最後腦子也糊塗了。不會的,沒有時間旅行的實際經驗,現實的可變性絕對不會出現在人類的腦海中。比如說,為什麽現實會有慣性呢?我們都知道它的確有。對現實發展作出調整的變革行為,必須在程度上達到一定的量級,變革才會真正被觸發。即便如此,變革後的現實在演進過程中總還帶有一種回歸原始路徑的傾向。

“比如說,假使575世紀發生了一次變革。現實發展的路徑差異度會越來越大,直到某個時間點,比如600世紀。過了這個點,偏差幅度會逐漸減小,直到另一個點,比如650世紀。從這個點以後,前後兩個現實不再有任何差異。我們都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但我們當中誰知道原因是什麽呢?直覺告訴我們,任何現實變革只會讓現實演進的路徑越走越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無限偏離,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換個角度來說。我一向聽人說,時空技師哈倫是個天才,可以在任何形勢下找出最小必要變革的節點。我敢打賭,他自己也說不清楚是如何作出判斷和選擇的。

“想想原始時代的人們有多麽可憐無助。他們不理解現實的真實面目,所以才會擔心某個家夥回到過去殺掉自己的祖父。我們換個更簡單、也更可能發生的事件吧,假設一個人回到過去,遇到自己……”

哈倫高聲問道:“一個人遇到自己會怎麽樣?”

哈倫打斷一名計算師的話,是非常失禮的行為。他的音量、語調使得這種冒失的行為更加不成體統,所有人的譴責目光都轉到他身上。

申納冷哼一聲,恢復了訓練有素的刻意的禮貌聲調。他回到了自己被中斷的話題,同時又避免直接回答那個粗魯的問題:“這樣的現象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我們可以將物理時間上比較靠前的那個他,稱為A;物理時間靠後的他,稱為B。第一種情況,A和B誰也沒發現對方,或者沒有做任何可以明顯影響到對方的行動。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其實並沒有真正的相遇,後果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種情況,較晚的那個他,B,看見了A,但A沒有看見B。這種情況也不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因為B看見A,只不過是看見了他自己早已知道的事,不會引發新的事物。

“第三和第四種情況分別是,A見到了B,但B沒看見A,以及A、B相互發現彼此。這兩種情況中,真正麻煩的點都在於A看見了B。一個處於較早時間狀態的人,看見了未來的自己。他會發現,自己至少可以活到B目前的年紀,做出B目前的舉動。而一個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未來,哪怕是最粗淺的了解,他也會因為這個認識而做出一些舉動,從而改變自己的未來。然後在改變之後的未來中,B不會回到過去與A相見,或者至少不能讓A看見B。在新的現實中,過去那個被改變的舊現實就無從出現。A永遠不可能見到B。同理,在任何可能導致時空旅行悖論的情況下,現實都會作出調整,避免悖論發生。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時空旅行悖論是不存在的,永遠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