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百年大氣運(第2/2頁)

事實結果也是如此。

在英國的半個月,林妙善依王雷的吩咐,在英國各地巡回演講,大肆向英國人描述中國落到復興軍掌控下,能給英國人帶來巨大實利的美好前景:海量的工業訂單,海量的紡織品訂單,龐大的超過五億人的消費市場。

“想象一下吧,五億人口的大市場!這個市場,過去幾十裏,英吉利帝國所以一直難以開發起來,是因為這個國家是在那個腐朽,排外,不肯開發的韃清蠻人的統治下,消費能力極低。一個窮光蛋的國度,人口再多,也是買不起外來優質的棉布的。但是我們復興軍,新秦政權和韃清蠻人不同,我們主張的是解放生產力,釋放生產力,讓民眾先富起來,富起來的民眾,才有能力去消費更多的工業品……諸位英國的紳士們,想象一下吧,一個五億人的大市場,每個人每年多買一件衣服,可以給貴國的紡織行業增加多少的訂單?”

當時的林妙善,以熟練的英語進行著演講。林妙善的英語水平並不是很好,但這篇演講稿,卻是她這個天位強者,硬是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死記硬背硬是啃下來背下來,務求能做到朗朗上口為止。

當一國之未來的“第一夫人”,以熟絡的英語進行演講時,很容易就給人“開化開明”的政治印象。

今天的英吉利帝國,是有不少人看出了中國的威脅,但是這只是幾十年後的未來的威脅。比起這些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危險”,眼前看得到的大訂單,大利潤,閃閃發光黃金白銀,才是實實在在能把握住的東西。

大筆的商業訂單灑下去,一個又一個畫大餅式的美好前景鼓吹描述過去,林妙善的英國之行最後圓滿結束。當她離開英吉利帝國時,大部分的英國人,都忘記了她身上背負著的“天位屠夫”的惡名,他們只記得,她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利益。

“中國落到那對天位屠夫的夫妻手中,短期內其實可以給大英帝國帶來豐富的利益,但是,幾十年後的未來呢?”

在英吉利帝國內部,也確實有明眼人,看到了這中間的危險性,但是,那只是未來,誰管得了這麽多。

人類歷史上有一個教訓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他們永遠不會從歷史的教訓中吸取教訓,總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復犯過的錯誤。

林妙善訪英的大事件,在三個月後傳到東方,而後在清廷上層引發了更大的震動。

英女皇熱情招待魔星夫婦?這意味著什麽?短毛要和洋人勾結了嗎?雖然英人在清廷的特使一再向妖後表示,這是英皇在對復興軍施加壓力,但是被英國人多次坑慘了的妖後此時已是疑神疑鬼,任由朱爾典怎麽解釋都不相信。

實際上,現在的英吉利上層,也確實打算全面放棄清廷了。他們把建立遠東勢力的新平衡的希望,放在了北方冰原之地的俄羅斯帝國身上。

林妙善的英國之行,只是緩解雙方前期逐漸變得尖銳的矛盾,讓貪婪的英國資本家們暫時安穩份一點,為王雷多爭取一點“消化”南方地皮的時間。

復興軍此戰吞下的地盤實在太多太大,而手下的幹部數量嚴重不足,已經吃撐了。不到萬不得已,王雷也不想在這個時間點和英人交惡。

另一邊,這一次清廷上下是徹底地被復興軍打怕了,見識到復興軍的軍事實力後,他們生怕復興軍完成了南方戰役後再次北上,更怕英人的態度因為復興軍首領夫人的訪英而有所變化,逼不得已之下,只好同意復興軍的要求——實際上不同意也不行,復興軍提出來的要求的地盤,都是他們已經占領的。

最後,清廷被迫割讓了長江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七省。整個長江以南的地盤,除了雲南、貴州、西藏、四川這些交通不便的地區,海南、台灣也在後來被復興軍強行吃走,余下的全部落入復興軍之手。不僅如此,他們在割地的同時,還須賠償復興軍一億兩白銀的戰爭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