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天位強者泛濫成(第2/2頁)

王雷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決定和沙俄決戰,比拼的並不是兩國國內天位武者的數量——雖然這個時期的秦華共和國,天位武者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落後的沙俄,但是來自南洋地區英吉利人的壓力,讓他要把不少的力量投放在南邊。而沙俄方面,雖然也有德、奧的壓力,但是這兩個國家現在對沙俄表示出相對軟弱的緩靖政策,卻讓沙皇能輕易地將更多的天位強者投入到遠東東線戰場來。

王雷真正要和沙皇比拼的,是兩國的軍事動員能力,確切地說是國家機器的運作效率。

一年前,秦華共和國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建立起了聖者構裝的生產線。然後隨著王雷下達全國總動員的生產指令,全國的國家機器就以此為目標瘋狂開動起來。

只用了一年的時間,整個復興軍軍隊主力就完成了全軍換裝的軍備計劃。

此時的秦華,倚仗的不是軍隊中超過千位的天位武者,而是超過五十萬名,清一色的第五代聖者構裝組成的精銳部隊,這才是在秦華共和國防範英人背後插刀的同時,還敢和沙俄開戰的底氣之所在。

在五十萬名身具第五代聖者構裝的強者軍隊面前,千名天位強者什麽都不是,就算是更高級的星命強者,也一樣是螞蟻一般的渣渣。

在開戰前,秦華共和國內部召開上層會議時,王雷對高層道:

“天位武者決定戰場一切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比拼的,是各國的精英人材的培養機制、人口底蘊、後備梯隊的培養、聖者構裝生產力以及最關鍵的國家工業生產能力!”

時代不同了,二十多年前王雷夫妻要靠親手殺人來抽取氣運。但現在要奪一國之氣運,則唯有發動國戰,驅使成萬上億的人發動滅國之戰。

社會主義制度相對於資本主義制度,在戰爭期間的優越性極其突出。歷史上的二戰,蘇聯紅軍在國土精華地區大部淪陷,軍工生產被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居然還能生產出比納粹德國還要多的坦克大炮,也正是取決強大組織動員、調配和生產能力,能極其有效地把國家的每一分潛力都用於國戰之中。

王雷也很清楚這一點。

馬先生和恩先生,生前對王雷有看法,認為他把社會主義視為工具而不是理想,也是在交往中他們發現王雷對這一點優勢太看中太過明了。

今天的沙俄,天位強者數量並不比秦華少多少。但是在制度上和動員能力上,就差遠了。得到英人的支持,沙俄同樣也早早地拿到了威力不下於新式克虜伯聖者構裝,名為哈維聖者構裝的生產制造工藝,但是糟糕的國內生產效率,讓他們在開戰之時,全國裝備的新式哈維構裝的數量不到十萬具。

而在魔導大炮的產能方面,秦華方面靠著這二十多年來王雷用鞭子猛抽猛打,工業生產能早已追平德國,遠超英、法,僅次於美國。只是因為國家新立,科技積累不足,再創造生血能力稍有不足。但是秦華共和國相較德國,擁有更豐富的勞動力和資源,拼質量或許拼不過德國,但拼產能,即使是太平洋對岸的美利堅合眾國,目前的世界第一工業國,在其進行總動員前,也是拼不過秦華的。

至於北方的沙俄帝國,其紙面上的軍工產能連秦華的三分一都沒有,而軍工效率更是差得老遠。提前進行軍事總動員的秦華共和國,後方軍工廠可以輕易地進行二十四小時三班倒不間斷地生產,而沙俄在這方面就差得老遠。各種因素堆積下來,實際上雙方的軍工產能相差了足足有五倍之多。

更不要說秦華這邊還擁有補給距離短的地利優勢。

一年多前在菲律賓和西班牙人的對抗,其實只是秦華共和國伸出一根小小的尾指,就按死了這個沒落的歐洲“三流國家”。而在北方冰原上和沙俄之間發生的國戰,對秦華共和國來說,最多時也只動用了一半的戰力。

戰爭的結果,和PQ17的位面相似,在PQ17,一戰時的德國號稱只用了三根手指外加不靠譜的盟友(奧匈),就將沙俄打至崩潰。

而在這個世界爆發的秦華與沙俄間的戰爭……

戰前,沙俄在赤塔到海參威地區投入的兵力高達五十萬——這是遠東地區落後的補給線能承擔的最大極限,新式聖者武裝戰士八萬人。

而秦華共和國投入的主力則是一百萬人,裝備第五代聖者武裝的戰士高達三十萬。(注:現代戰爭中,主力部隊裏不可能是人人皆是戰鬥兵員,輔兵的數量也是極高的。戰兵能占百分六七十已經是極高的比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