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整體戰下的天位戰(第2/2頁)

因為王雷的出現,他比原本應出現的時間點,足足提前了十八年登上了俄國的政治舞台。

此時的他,只有三十六歲,正值春秋鼎盛,精力最旺盛的巔峰時期。

俄國內戰爆發。

至此,德奧兩國在東線,再無威脅。

俄國內戰爆發後的第二個月,德國向法國宣戰,奧匈向俄國宣戰。而後根據各自“協約”與“條約”,英、俄、秦華也各自互相宣戰。

這個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提前爆發,比原本的歷史足足提前了十八年。

戰爭打了三年。

正處內戰中的俄國根本無力幫助西邊的盟友,而德國也能全力地解決法國問題。

至於法國人最重要的盟友,英吉利帝國。當秦華共和國也向英人宣戰時,提前進行戰爭總動員,同時已經經歷了一年半戰爭洗禮,鍛煉出大批有實戰經驗老兵的秦華共和華國,派出超過兩百萬的大軍南在,開辟第三戰場,很快就攻入緬甸、越南等前英法殖民地區。

過去的一年戰爭,秦華共和國雖然在北方冰原戰場損失了不少天位強者,但是卻通過戰爭,鍛煉出了更多的擁有實戰經驗的精英。一年戰爭下來,旗下的天位強者數量不減反增不斷不說,那些沒有突破天位的強者們,也全部經過了慘烈的實戰鍛煉,從精神到肉體全部都脫胎換骨了有了新的質變與提升。

秦華軍隊的戰力實際上是不弱反強的。

而後方的軍工產業,隨著工人越來越熟悉生產工藝,各類魔導武裝的產量產能也在瘋狂提升中。

此時因為俄國正在內戰。中亞和西亞兩條戰線的威脅已經解除,秦華軍隊在這兩條戰線上的作戰任務已由消滅敵軍主力、攻取土地轉為了鞏固占領區,消化地盤,加強和本土的聯系。所以可以將大量地主力抽調回南線戰場。

北方和西線戰場暫時停滯下來,雖然偶有小沖突發生,但戰爭規模已變得極小,多是治安戰為主。

同一時間,俄國人的世仇土爾其人,這個時期也早早地見風使舵地加入了三國同盟,參予了在俄國和英人身上割肉放血的戰爭。

此時的俄國人,雖然仍然擁有巨大的戰爭潛力,但是國力幾乎全部用於內戰內鬥之中。

這個時期的英人,同樣也是多線作戰,自顧不瑕,在法國戰場上能給予法國人的支持很有限。

因為戰爭是提前十八年爆發的,此時的法蘭西國力還沒有恢復到最巔峰,而盟友的支援又極大的減弱了,所以法蘭西人在西歐戰場上難以抵擋德國人的全力猛攻。

西歐的戰爭持續了一年後,就以法國人的徹底戰敗而告終。

英國人在失去了歐洲地區的盟友後,其與秦華共和國在亞洲地區的沖突,也陷入困境中。

當戰爭的模式,由天位強者主宰一切,變成比拼國家的國力、生產力以及人口底蘊時,擁有比英國更高的生產能力,以及十倍於英國主體人口的秦華共和國的戰爭底蘊,就在漫長而痛苦的強者消耗戰中,逐漸地顯示出優勢。

從前人口只有清國十分一的英吉利帝國,之所以能擁有遠勝清國十倍甚至是百倍(差距最大時期)的天位強者,那是清廷這個外來的殖民政權在有意地壓制主體民族,拼命地阻礙和減少天位強者誕生的機遇機會,玩的是我很弱,但我治下之民更弱的把戲。

大量有資格成為天位強者的天資縱橫之輩,要麽是碼頭的苦力,要是正在當飯店裏的店小二,或者成為街上拉黃包車的,他們連接觸武學的機會都沒有。

但王雷出現後,本著恨不得治下人人如虎如龍的心態,本著“人民戰爭”,“人人皆強者”的心理,幾十年如一日,拼命地給治下之民創造成為天位強者的機會。十倍的人口優勢,更高的軍工生產能力之下,雙方的國力軍力戰力互轉,很快就在漫長而艱苦的消耗戰中體現出來了。

更何況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天位強者的作用已經大下降,天位之下五六階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