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清倉大處理

對於巨型公司的發展,各個國家都在關注著,因為他們的影響力在與日俱增,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對社會影響巨大。

只是有的國家有能力管,有的國家就只能看著,看這個國家的組成結構和強大與否,也看這個公司的影響力有多大吧。

社交巨頭掌握著巨量的數據,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初一個社交網絡巨頭的“數據門”事件舉世嘩然,導致這家科技公司市值十天蒸發千億米元,民眾信任度隨之暴跌。

公司的損失還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泄露的大量信息竟然可以被直接用於影響總統大選和國家公投等重大政治事件。

這就引發了外界對互聯網巨頭“能力通天”的恐懼,以及對未來的遐想。

大型跨國公司實力與日俱增,並且對社會的影響力巨大這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了。

那麽在未來,大型公司是否會前所未有的強大?

他們又是否會為了追求供應鏈效率,牽著政府的鼻子走?

隨後,國家之間的界限會否逐漸消失?

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描述了巨型公司和國家在未來的關系,但是那只是關於未來的幻想,各種極端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這種幻想是有事實根據的,只是科幻作品把它放大化、極端化了。

提及大型公司,或是財閥,他們的血液是信息,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大數據。

他們的科技產品滲入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們被影響和操控,而那些以往由國家進行收集的數據,現在成了企業的籌碼,也成為他們隱形權力的組成部分。

而且隨著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科技巨頭手頭掌握的個人信息可能很快就會超過國家政府,尤其是在個人信息的詳細程度上。

盡管這些信息也會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但這些數據背後蘊藏著企業對用戶產生的巨大說服力。

而且由於私人公司的特殊性,讓客戶更加的便利、更好的服務於客戶一直是他們堅持的準則,大型企業最終可能因此贏得民心。

國家機構也一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很多服務上的事情也在學習私企,但是由於某些根本上的供求關系,他們不可能和私企一樣。

不得不說,這已經在某些方面上代替了國家的職能,或者說蠶食了國家的權利。

縱觀歷史,西方中世紀時國王的權力取決於領主的忠誠,東方古代時期也是類似於這樣的模式,到了現代也是一樣,任何組織機構行使權力的前提也都是有人願意服從他們。

不過,即使獲取了民心,企業想要超過國家也是非常困難的。

不說絕對的武力對比,不說資源占有量,能否自給自足等。

如果大公司想取代國家,首當其沖的一點在於發展,但是是否允許大型企業繁榮發展是要國家說了算的,這就有一點駁論的感覺了。

而且民眾必須集體效忠大公司,而非當前政體,民眾還需要看重企業,更甚於國家,這樣才能形成公司大於國家的局面,然而迄今為止,這一點都鮮少有私人公司可以做到。

畢竟用產品來增加用戶粘度,除了少部分極其死忠的粉絲,忠誠性和信賴度還真幹不過國家。

所以就目前來說,私企還是幹不過國家的,他們生存的土壤離不開國家,而各個有能力的國家對大型公司的反制措施也早已鋪張開來,並且越來越齊全,反壟斷立法是最為常見的手段之一。

有些跨國企業不僅會遭到其他國家的處罰,有時候就連本土都會對企業進行處罰,而且處罰力度還不小。

而現在的事確實是讓他們長見識了,一個立足於非洲小國的私人公司,竟然打敗了米國,而且是在軍事上。

米國想要制裁獵鷹國際還真不容易,非洲這個地方戰亂不斷,是獵鷹國家這樣的安保集團發展的天然溫床,各種單子都可以接,它的發展不像其他的公司,受制於人的地方並不多。

而且還會有一些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國家並不會理會米國,反正都那樣了。

獵鷹國際立足於非洲,頂多也就是涉獵一下中東戰亂地區,這對於那些周邊地區穩定的大國暫時的影響不大,而且獵鷹國際的這件事已經明確的告訴他們了:充錢吧,再不充錢就晚了,兄dei。

所以在那些有條件的國家開始專注於發展科技和自身實力,無暇估計其他事情的時候,獵鷹國際就正式的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

不過還好,走的並不過分,那些大國都盯著世界第一的寶座,獵鷹國際也只是接一下小國家的活,那些小的很容易讓人遺忘的國家。

國家雖小,但是事卻不少,不僅國內不平靜,海上還有海盜襲擾。

開始他們沒有讓獵鷹國際直接接管防務,但是卻出錢請獵鷹國際來打擊國內的反政府勢力和海盜,而且收效不錯,幹凈利索不墨跡,也不幹合約之外的事情,所以他們也越來越接受這種花錢請私人公司做安保防務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