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艱難的火星之旅……別人的

“火星可能是地球的未來。”

這句話人類可不是說說的,而是真就這麽想的,實際上也在朝著這方面努力,不管是國家機構還是民間組織。

在地球的科幻電影中,“移民火星”的場景更是隔個一兩年就會上映。

同時為了讓這個夢想變為現實,各國的航空航天局與民間私有航天公司都在積極研發各種飛往火星的飛行器。

火星在地球各國的文化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同時也顯示了人類對它的好奇。

“目前人類發現的所有星體中,火星是最適合改造的星球。”

這也是科學家們說的。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火星離地球近,所以看得比較清楚,太陽系外的行星就不說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嗯,星際級別的距離單位。

火星與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地球上的一天是23小時56分,火星是24小時37分,因而兩顆星球有幾乎相同的晝夜。地球的軌道面和赤道面的夾角是23度27分,火星是25度11分,所以它們有著相同的四季變化。

不過不管他們怎麽研究,怎麽計劃,怎麽實施計劃,火星還是那麽遙不可及。

之前的馬斯克航天就是這其中比較突出的一支,不過這裏邊的艱難比他們想象的要艱難的多,就連馬斯克自己都說過,“首批火星乘客必須做好犧牲的準備。”

可見他們的計劃是多麽的簡單粗暴。

董晨之前說馬斯克追求技術沒錯,但是在技術還不夠完美的情況下,在人類本身上想想辦法也是可以的。

他們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最佳窗口期的時候出發,然後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到達,這就算快的了,而這麽長的時間,充足的食物準備那自然是不必說的了。

但是除了讓人吃飽之外,這裏邊還有眾多的問題。

首先面臨的就是重力問題,長期的星際旅行中,微重力環境下對宇航員身體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而幾個月的時間,妥妥的就是長期了。

太空中最常見的微重力影響,就是“腫臉”和“鳥腿”現象。

在微重力環境中,心臟仍然習慣於用更大的力量將血液泵到人類的上半身。於是,宇航員上半身的血壓總是過高,感覺就好像被倒掛起來。而腿部由於血壓較低、血量較少而變得很細。

同時,宇航員的骨骼肌肉系統會逐漸退化,甚至還會發生失去方向感和免疫力降低等症狀。

解決所有這些由重力變化導致的生理失調,根本上講,還是需要創造出“人工重力”。

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可以通過艙體高速旋轉和加速度運動來實現。

但在他們這些計劃建造的飛船中,由於成本和能量的限制,如何做到這一點還需進一步驗證,也就是通常說的不考慮。

所以目前,他們計劃中的火星宇航員所能做的預防身體機能失調的方式,就是加強運動和吃藥。

但是這和經常說的多喝熱水沒多大區別。

經常這麽長期的太空旅行,等飛行器降落到火星之後,等待他們的第一件事可能不是站在火星的土地上歡呼,而是考慮怎麽正常的走出艙門。

除了這個,還有宇航員自身的心理問題,這也是長時間的太空旅行中最不可判斷的一項,也是一個最不穩定的環節。

長時間的遠離地球、通信之間的極大延遲、狹小的空間、每天的長時間強制運動、忍受病痛的折磨等等,眾多的困難每天挑戰著航天員的神經。

而且在沒有休眠倉技術的時候,所有成員都必須醒著,然後每一天都要經歷這些,時間一長不出毛病才怪。

如果是商業公司的商業行為,那麽為了照顧乘客,提高乘客的乘坐感受,盡可能的提供一些娛樂設備,來緩解這種心理壓力。

但是如果是國家行為的話,尤其是初次火星登陸計劃的話,那就不好意思了,多數的情況下就是……忍著。

好在國家機構的航天員都是經過精心選拔和培養的,心理素質絕對過硬,應該是不會出現什麽問題的。

這裏之所以用“應該”,那是因為歷史上有過在太空中待久了,然後航天員與地面指揮中心對抗的情況,並且米國和毛熊的航天記錄中都有。

這還是在空間站時期,就在地球旁邊,如果要是在遠離地球的飛船中或者火星上,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應該不小。

成員人數的多少也會影響這種狀態,不管是國家方面只有幾個人的登陸隊伍,還是馬斯克計劃中一百人的登陸隊伍,都是有好有壞。

人少了沖突就會少,但是相對的孤獨感和幽閉感會增加,人多了會形成一個基本的社會圈子,孤獨感會少,但是因為種種問題引發的沖突可能會增加。

這些都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