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3/10頁)

“還好。”

“這樣就可以了。”工作人員表示,“……哎!你小心!”

少女腳步蹎躓。“沒問題嗎?”工作人員問,“可以自己出去嗎?”

少女疲憊地笑了笑:“嗯,應該還好……”

推門入內。淡青色玻璃後,小室中,黑色屏幕占據了整座墻面。

仿佛隱蔽於夜暗雨林中無數肉眼不可見的微小生物。密密麻麻的數據、圖表,各式光點與色塊散布於大型顯示器畫面四周。而一旋轉中的巨大3D幾何圖案則占據了畫面正中央之位置。

(鏡頭拉近。)(文字顯示:血色素結構——生化人型。)

(定格。)

(黑底白字:血色素篩檢法·發展簡史。)

(字幕:

2090年代:於生化人產制過程中,將其與人類之間唯一基因差異精準標定於第11對染色體處;而此一基因差異則將導致生化人擁有與人類不同之血色素化學結構。準此,經由驗血,即可辨識生化人。

2154年:經立法後,“種性凈化基本法”與“血色素篩檢法”全面施行。

2206年:鑒別度逐年降低至92.9%。

2210年:鑒別度再次遽降,宣告失效,遭立法廢止。血色素法正式走入歷史,為“夢的邏輯方程”篩檢法所取代。)

(哢。)(畫面消失。)

(畫面亮起。)

(失焦的雨日窗景。無數朦朧光色於畫面中靜止。)

(對焦完畢。)

坐著的女人。

白日。大學研究室般的樸素房間。光線尚稱充足,然而帶著某種陰雨天特有的潮濕暗影。

女人側對鏡頭。她看來約略五十多歲,眼窩極深,眉毛粗淡,短白發梳理齊整。她有著線條明顯的顎骨,整體輪廓看來有種男性化的堅毅;但眼神卻顯得憂悒而哀傷。

她轉頭望向窗外。玻璃反光下,無法看清室外景物;只能隱約看見某些色彩極淡的影子。蒼白天光如觸手般撫摸著女人的側臉。

(畫面定格。)

(字幕:S教授。美國西雅圖大學神經演化學系。)

“血色素篩檢法的失敗,”S教授依舊凝視著畫面之外的某處,聲音沙啞,“對我來說,或許也並不意外……”

“是嗎?”導演似乎有些訝異。這次他換了張瞪著銅鈴大眼,齜牙咧嘴的黑色怒目金剛面具。“怎麽說?”

S保持沉默。她站起身來,特意看了看窗外。

“這樣說吧,”她回過身來,“問題不在於血色素篩檢法本身。問題在於,比起它的對手——自體演化(Self——evolution),那從來就不是一個以簡禦繁的方法。”

怒目金剛微微頷首。“您的看法是?”

“嗯,這有些復雜。”S教授稍停,“首先,‘血色素篩檢法’原本便是人為產物,這完全依賴生化人產制過程中的基因技術。”她解釋,“另取水蛭基因,與人類第11對染色體基因化合;而於制造生化人時,采用此混合了水蛭基因的第11對染色體。這便成了生化人與人類DNA序列間的唯一差異,一個明顯的‘標記’。而此一基因差異則實質表現於生化人血色素之化學結構上——生化人的血色素比人類多了一個甲基。

“所以要抓生化人,驗血就知道了。簡單粗暴有效率,對吧?”S說,“但即使如此,我們所面對的歷史卻是,2200年代初期,血色素篩檢法開始顯露疲態,鑒別度快速下降;及至2206已降至92.9%左右。事實上,這已瀕臨崩潰邊緣了。

“其後不知為何,鑒別度之下降速度突然趨緩。如此苟延殘喘四年;及至2209年鑒別度再次遽降為止——”

“然後就失效了。”

“然後,就失效了。徹底失效。一敗塗地。就此敗給了篩檢法的敵人——自體演化。這是為什麽呢?”S教授凝視面具導演,“關於自體演化,外界始終傳聞甚多。我想你非常清楚,那是偽扮為人的生化人們用以對抗篩檢的唯一方法……”

“我知道,”面具導演遲疑起來,“但詳情——”

“對,人類對自體演化所知有限。這其實正是血色素法失效的主因。”S說,“但話說回來,人類甚至對‘演化’也根本所知不多,不是嗎?”

或許是風的關系,窗外光影的明暗層次似乎有所變化。暗影的痕跡在S教授臉上暫時滅去。它們以另一形式緩慢流動於空間中。

“根本問題在於,‘演化’究竟是什麽?”S稍停。“最古典的說法是,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告訴我們,演化之基礎動力來自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導致個體性狀差異;而個體差異與生存環境間的互動則進一步導致‘天擇’(Natural Selection)——即所謂‘適者生存’。

“而所謂‘自體演化’,其原理即是:於自身體內,生化人們自行植入內建加速模擬演化程序(Accelerated Artificial Evolution Progr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