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遷怒於人王司徒

陳彥至押著八千斤的救命糧食回到山裏的時候,那數百個百姓頓時歡呼了起來。有了糧食,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可八千斤糧食,對於數百人來說,太少了。

救急不救窮。

陳彥至並不打算養著他們,也養不起。他們想要活下去,只能依靠自己。陳彥至教他們開荒、種地、狩獵、采集。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

陳彥至在附近發現了一處鐵礦。又教百姓們建爐煉鐵,打造農具和防身器具。

為了救治百姓,陳彥至這一耽誤就是兩個月。

華佗,早就到了洛陽,見到了張仲景。

……

洛陽東城的一間小院裏,華佗正在和張仲景對弈下棋。

張仲景放了一枚黑子在棋盤,說道:“元化(華佗的字)兄,十年不見,你的醫術已經在我之上了。思想境界,同樣超越了我。”

華佗搖頭道:“張兄,你我二人雖然都是醫者,可你擅長的傷寒雜症,而老夫擅長的正骨接骨的外科。其實,你我二人的醫術,可以互補,那樣才算完整。”

張仲景點頭。認可了華佗的話。

醫術,是需要互補才行,不然,就不會完美。

“元化兄,你的那個弟子,真的有你說的那麽神?”張仲景問道。

張仲景對陳彥至非常好奇。

這話他已經問過多次,可依舊不相信。一個孩子,居然可以達到居若死動若械的“至人”境界。他們能達到現在的心境,那可是一門深入專研醫術,並且隨著年歲和閱歷的增加,才逐漸達到了這個境界。

華佗微微一笑,眼中帶著自豪,說道:“等你見到了我的弟子,便知道老夫所言不虛。他獨自一人留在青州已經兩個月,算算時間,他也該到洛陽了吧。”

張仲景說道:“他要是到了洛陽,我可一定要好好瞧一瞧。一個孩子的思想可達到我們的層次,真是不可思議。對了,下午元化兄不是要去給王司徒調理身體嗎?我奉勸一句,到了王允的府上,除了醫術,其他的什麽話,都不要說……董丞相和王允司徒的關系可不太融洽。”

華佗上次去蔡邕府邸,和蔡邕談了陳彥至拜師的事情。正巧,司徒王允也在。

朝堂上的諸公,被董卓壓制得喘不過氣來,每日都是戰戰兢兢。王允和蔡邕一樣,心力交瘁,華佗便答應為他們調理一下身體。

當然,他們的身體,其實沒有病,主要是心靈上的抑郁。

華佗說道:“張兄放心,老夫只是一個醫者,只會給人看病,不懂其他。朝堂上的事情,老夫不會摻和,更沒有資格摻和。”

張仲景說道:“那就好。真羨慕元化兄你啊,無拘無束,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能一門心思研習醫術。我在官場,雜事太多,想要醫術和心境再進一步,怕是不可能了。最近我在寫《傷寒雜病論》,希望我的心血可以流傳於世。”

華佗說道:“做官,一樣是修行。只要張兄做到真正的和光同塵,心境和醫術再進一步並非不可能。”

和光同塵,那可是道家的高深境界,就像是上善若水一樣。想要達到如此境界,談何容易。

張仲景說道:“蔡邕是當世大儒,但他的心境差了點。用《大學》裏的‘止靜安’來劃分,蔡邕勉強達到了‘靜’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安定的層次。不然,他就不會心力交瘁了。你那弟子的心境不在你我之下,拜蔡邕為師,是不是不合適?就算你弟子自學四書五經,數年以後,都能成為一代文宗。”

華佗說道:“我弟子是個奇才,他和老夫不一樣。生逢亂世,就算要救人,也需要一個身份,因為那樣可以救更多的人。老夫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只是一個下九流的醫者。”

醫者,被人看不起。

特別是那些官員,每個人見到華佗,都是趾高氣揚。盡管華佗的心境和醫術超凡入聖,可是醫者就是醫者,注定是下九流,要被歧視的存在。

華佗無所謂,自己這一輩子就這樣定了。可他不希望陳彥至被別人看不起。要是陳彥至拜在蔡邕的門下,成為了一代文宗,再加上一身高深的醫術,就不會被人小瞧。

只是華佗不知道,其實陳彥至的學問和心境,早已經超凡入聖,甚至可達到上古聖賢們的境界。

張仲景驚訝地看了華佗一眼,問道:“元化兄,你想要你的弟子進入官場?你不是最厭惡官場嗎?”

華佗笑了笑,沒有說話。

……

下午。

華佗來到王允的府邸大門口,跟侍者說明了來意。侍者說道:“醫者請少稍等,我這就去稟報主人。”

華佗點頭道:“好。”

侍者走進後院,見到王允拿著書信,一臉怒氣。

原來,書信是來自於中山無極縣,正是王縣令寫給王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