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儒界(第2/2頁)

一場驚世之戰,各族聖人不知所蹤,各族停戰修養,一時間百花爭鳴。

六百萬年之後,有人族皇朝漢,一統江山,漢朝大儒,亞聖董仲舒一言而熄天下法,開創獨尊儒術的時代。

自此,不管是道聖傳承,還是佛聖傳承,統統被打入旁門左道,儒術才為人族正統。

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水漲船高,文道,自然是世上最珍貴的大道。

從此讀書人,便是抗衡妖族,蠻族,龍族的中堅力量,而儒家與皇朝的結合,也讓其地位變得越發不可動搖。

三聖消失的一千二百萬年,漢朝已滅,有朝為隋。

經過千萬年的發展,儒家實力發展到巔峰,數百大儒齊聚稷下學宮,閉關三十三年。

三十三年之後,有一榜單自學宮深處飛出,此榜名為:“科舉!”

至此,文道大成,並以修為高低,劃分為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大儒,賢者,聖人。

百姓以讀書為志,當你熟讀四書,悟出文氣,下筆有神,便能去考童子試,成為童生。

童生,就不算是普通人了,文氣加身,力能扛鼎,進入軍隊便是百夫長,遇到一階的妖族也有一拼之力。

再往上,童子試之後,修出了文心,便可以去考秀才。

這裏的秀才,出口成章,一字風來,一字雨去,那是方圓百裏內有頭有臉的人物,足以跟二階妖族相爭。

秀才之後,養出文膽便是舉人,舉人的力量,足以庇護方圓千裏,風調雨順都是等閑,有沒有舉人坐鎮,意味著糧食產量將相差數倍,而且沒有妖族膽敢進犯。

舉人再考,便是進士,進士者,萬裏侯。

一縣之地,方圓萬裏,人口千萬,生殺予奪只在一念之間。

據說,有個叫青陽縣的地方,有座千水湖,湖中有一頭四階水妖。

青陽縣令單人匹馬,來到千水湖畔,只是一篇祭文,便鎮壓了水妖三千年。

那篇祭文,就擺在一座萬丈山上,春去秋來,只用不到短短十年,一座萬丈高山居然被硬生生壓垮,當地只留下了一堆亂石,由此可見進士的力量。

進士之上,是為大儒。

大儒者,儒家之大成也,下筆驚鬼神,足以跟五階大妖相爭。

據說,上千位進士,也難出一位大儒。

到了這個階段,已經不是考的了,而是悟,如果只會寫寫文章做做詩,不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進士一輩子也成不了大儒。

再往上,古之先賢,不能稱聖,卻有大貢獻的亞聖,偽聖,便是當世難尋的絕頂人物。

除此之外,海外有龍族,統管天下水域,南方也有蠻族,十萬大山任其縱橫。

龍族本是妖族之一,何奈出了位祖龍,妖聖易不能敵,只能任由祖龍帶領龍族再開一族。

因為龍喜水,天下間的水域多為龍族掌控,甚至有很多妖族,也都投靠了水府龍君,四族之中排名第三,也是與人族關系最好的異族。

而四族中的蠻族,外表與人族相似,天生花紋,力大無窮。

蠻族不修文,不修道,不修佛,只練體魄,巫術,縱橫十萬大山,反而比妖族更罕見。

四族分別占據北,中,南,東,只差西域大漠無人占據,四族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便是儒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