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白蓮起義(第2/2頁)

同樣,初期占過便宜之後,眼見大吳王朝要一心圍剿,一些渾水摸魚的散修開始退出。

十月中旬的時候,加入白蓮教渾水摸魚的下九流修士,起碼已經走了十之六七,只剩下一些與三教有仇,不願退走的修士還在積極抵抗。

只是這一切,暫時跟王旭沒什麽關系了。

王旭沉迷著書不可自拔,一本本儒家經典被他抄來,打上自己的名字之後,快馬加鞭送往天下。

今天交州官兵殺了多少白蓮教妖人,明天荊州信眾攻下了幾座城池,統統都不在王旭的考慮內。

說到底,白蓮教的起義還是倉促了,少了主心骨一樣的揚州,白蓮教只能以兩州之地,對抗朝廷統治下的七州。

開頭雖然打出了威風,打的朝廷措手不及,可一旦戰事陷入僵持,敗亡的只能是底蘊更淺的白蓮教。

王旭不知道,為什麽白蓮教主,不願意再等等,可這並不妨礙他將白蓮教看低。

哪怕白蓮教有清末太平天國的開局,大吳王朝終究不是晚晴,大吳天子也不是弄權幹政的慈溪,越拖下去勝利的可能性越小。

反而跟二戰時期,德國突襲法國一樣,短時間內揮師北上,直搗黃龍,才有白蓮教的幾分活路。

如今兩軍膠著,白蓮教轉攻為守,開始鞏固江南之地,卻是不用再做這個夢了。

“短短兩個月,白蓮教看似勢如破竹,聯合散修、邪道、魔道三家的修士,將儒道釋三家都趕出了荊、交二州,聲勢滔天。實際上,白蓮教已是檣櫓之末,尤其是那些不服管教的邪魔外道,各個殺人放火猶如家庭便飯,打打順風局還行,逆風局想都不要想。”

王旭獨坐紫陽書院,潛心著書,卻也聽到了些風言風語。

用一句不客氣的話來形容,白蓮教中很多人都是見小利而忘大義,見大利而惜身不決,缺乏應有的果斷跟魄力。

進如毛賊入室,一心唯貪。

退如喪家之犬,戰戰兢兢。

難怪三教稱他們為下九流,真實些不入流的東西,三教明面上明爭暗鬥,各個教派間也是水火不容,到了事上全都能一致對外。

這些人可好,都到戰場上了,防備敵人的同時,還得防備著自己人,如何能成大事。

王旭觀之,白蓮教不過癬疥之疾,長則三年五載,短則一年半載必敗無疑。

不信,三五年後再去看他,看看誰才是風雲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