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元神之形(第2/3頁)

世間之事,一啄一飲,無不是暗含天道循環與得失之理。

“二師兄,我等告辭!”

白眉真人離開後,余下眾弟子也行禮告辭,大師兄丹辰子不在,秦長風這個二師兄自然就是輩分最高的一個。

“去吧。”秦長風漂浮於大殿虛空的石台上,神魂的光芒晶瑩剔透,如同一顆夜明珠。

眾人折身離去,各人神情之中有憤懣,也有嘆息,更有不解——他們根本無法理解,秦長風為什麽不讓長眉幫他重塑肉身,畢竟哪怕重生覺醒之後不再是完整的自己,也比這樣以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被困在一方石台上要好。

待大殿內只剩自己鬼魂一個,完全清靜下來後,秦長風才有時間沉心思考自己在這個世界接下來所需要做的事。

排在第一的重中之重,自然是感悟法則,將神魂真正修煉成法則元神。

他而今已經領悟出門道的法則,有死亡與真假這兩種,眉心的梵天魔眼助他領悟空間奧義並非難事,從另一枚蘊含造化之力的重瞳之力掌握造化生機之道,另外儲物空間內還有九天侯的一具道身可以嘗試窺探命運的秘密……

依常理推論,試煉者掌控的法則自然是越多越好,畢竟可供選擇的余地越多,不同神通技能就更容易找到完美契合的法則,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首先,天道無窮,人力有時盡,領悟法則奧義修煉出法則元神,實質上只是法則大道的第一步而已,只需領悟出五成的奧義,就達到了修煉元神的標準。

但若想真正展現某一道法則的天威,則至少要邁過八成這一境界,可以說很多時候,一個試煉者即便擁有五種領悟了五成的法則,也敵不過一個只擁有一道法則,卻將之參透到八成境界的存在,甚至戰力會相差很遠!

這就是雜不如精的道理。

一個試煉者掌握的法則越多,就越發的分攤精力與時間,到時候成長到下一境界的速度,自然也會大為落後。

所以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多與精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是每一個剛剛晉升軍主的試煉者,都需要做的事。

其次,法則元神的修煉,也並非融入的法則越多越好。

這就像是煉丹,單一一種藥材,煉出來的丹藥不管是有毒還是有益,都可以百分百成功,而且優勢鮮明。而一旦藥材變多的話,各自的藥性就有可能互相影響,甚至互相排斥,最終煉成一爐廢渣。

試練塔內,按照以往的經驗,一旦法則的數量超過五種,試煉者將魂魄修煉成元神之時,就很難維持各種法則波動之間的平衡了,而結果自然也是以失敗居多。

輕者神魂受創,但留住了性命,還有重新再來的機會,重者就直接灰飛煙滅了。

因此,在領悟法則之前,秦長風必須先確定,自己將來的元神,將會修煉成什麽形態,具體蘊含哪幾種法則,先將大體的框架在心中搭好後,再一塊一塊地補充磚石。

死亡法則與地葬瘟災有關,不能舍棄。

真假法則攸關最終脫離試練塔的掌控,同樣必不可少。

虛空法則,關系到梵天魔眼、虛空飛箭和鯤鵬九封寶瓶印這三者,一旦放棄,簡直是自斷一臂。

還有命運之道,號稱最強,若不嘗試,無法甘心……

虛空寂寂,秦長風陷入長久的沉思,除了已有的五大技能外,他需要考慮的,還有九轉天輪三大災難中其它兩災,該以何種法則的方式呈現。

此時若不能未雨綢繆,那將來勢必會極大影響天災和人災的威力。

舉個例子,若是地葬瘟災蘊含的不是死亡法則的奧義,而是單純的大地法則,那威勢何止是天差地別?

法則元神一旦修煉成功,自身能夠掌握的法則便基本定型,再想增減通常變得非常難,所以他得提前確定與天災和人災最匹配的法則,令其成為組成元神的一部分……

“若可領悟命運,則可以命運為主體,化神魂為命運之樹,其余法則皆為道果結於樹枝……這種形態的好處,是不用擔心各法則之間的平衡問題,且將來可以隨時再補充新的法則。缺陷是命運一道玄而又玄,即使有九天侯的法則道身相助,成功的概率也不超過三成。”

“若無法掌握命運奧義,則人類形態是首選,天地玄黃……諸多生靈化形後最終選擇人類形態自有其道理,因為這是最適合修道的形體之一,問題在於各種不同法則波動平衡匯聚於人形一體時極難平衡。”

“塔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一層塔身代表一道法則,可以相當程度地避免多種法則不能並存的問題,並且與試練塔可能會產生某種聯系,塔形也是與大道極為親近的形態之一。”

“另外,還有三頭六臂元神,每一種法則以一頭一臂顯化等等,都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