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燕關之外

北地中,蒼莽原野上,一條孤零零的鐵軌橫跨此方。一只蒼鷹正在高空飛翔鳥瞰鐵軌上挪動的火車。

燕關以北名義上是寒山的領土,但是實際上過去因經濟技術不夠,控制力非常不足。

【人類在進入蒸汽時代後,對星球表面的控制仍具有局限性】

以地球二十一世紀眾多經濟發達地帶為例,其實都是科技全面進入電力時代後才發達起來的。

泛寒帶和熱帶的經濟發達區的發展歷程最為顯著,因為在電力時代前這些區域的基建基礎無法支撐最高等的文明制度。

熱帶區域:地球上通過第一次工業革命起來的國家,在亞熱帶真正有絕對控制權的只有港口。大片殖民地是依靠當地土著首領的協助進行自治。

何也?絕不是軍事力量不足,而是無法在熱帶區域維持本土的生產制度。夏季極度酷熱,工廠這種需要聚集大量人口的先進群落是開不起來的。(沒空調)

而泛寒帶:在二十一世紀,北美,東北亞,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肥沃的土地。但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發國度,為什麽卻沒有趁著當時的優勢,對著這些土地進行絕對行政控制呢?

不是當時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政治家眼瞎,看不出這些地區未來的潛力,而是在蒸汽機時代,泛寒帶為了確保第一產業生產,毫無例外都采用了“奴隸制”。

毛子那是農奴制度,美帝種植園,至於日本在幕府時代前,都不統計戶口只統計石高。至於黑山白水那個獵耕民族也不用說了。

因為在電力革命前,泛寒帶的寒冷天氣使得獨門獨戶的自耕農無法生存下來。想要確保農業生產,必須要集中生存,而這種模式就給了奴隸主管理存在的空間。

老歐洲當時先進的現代社會制度和泛寒帶殖民地脫節,直接導致文化,國家意識的分立。而統治的根本在‘書同文,車同軌’。無法實行同樣的制度,自然是難以吞並。

而先進的現代社會制度在泛寒帶和熱帶確立,只有電力革命後才算湊齊客觀條件。

換而言之,隨著生產力越來越發達,人們總會驚喜地發現——哎呦,只要基建搞起來,這塊土地很肥沃嘛?

【而現在,在這個世界,呂茗就是這麽一位‘幸運的發現者’】

塞西滅國之戰時,呂茗攫取了一定的政治資本。在某光靈的建議下,呂茗向國會討價還價拿到了部分資源去北邊戍邊屯田。

而寒山政壇剛好是為塞西東部投靠的軍團去處感到頭疼。這些在太雲兵鋒下轉進到寒山的塞西士兵,寒山國內可沒有那麽多資源來安排他們。所以上官德陽說的自己那女兒是蠢貨不無道理。

旁白:這種外來軍團投效,要是處理不好,那就是‘侯景之亂’。

所以怎麽安置這些塞西軍事組織。就地解散,然後遣送到北方開荒?若是敢這麽來的話,迅速兵變。

唯一方式,就是讓己方以強力戰將來約束這只部隊,然後再送到北方。而有自信有能力壓制住這支客軍的,也只有呂茗這位剛剛在塞西滅國之戰中表現不錯的,年輕軍事強人了。

當然呂茗沒和寒山國內這幫鳥人客氣,什麽國家大義,什麽報效國恩?呂茗直接將當年自家老父親被國會斥責的文件貼在門口,然後末尾寫上意見:“我有足疾,恐負國恩。”

直到最後,寒山國內的公卿們咬牙大出血,呂茗才接受任命。

現在隨行呂茗出關的列車上,運送的是大量的農業機械,和一整套的工業生產設備。

而從長遠局面來看,呂茗帶著這幫塞西士兵到北方去,萬一要是搞成了,這毫無疑問是讓呂茗成為北方最強勢的軍閥。

寒山國內看不出來嗎?不,他們看得出來,只不過政客現在沒工夫思考長遠利益了,此時對國內公卿來說燃眉之急那只外軍。只要能把那幫塞西人逼出體外,送到燕關以外,再鬧出什麽事,都有燕山軍事要塞擋住。

更況且,呂茗在北方能不能立足腳跟還兩說。因為北方存在著一種可怕的農業災難。

……

轟隆隆的裝甲列車正在寒山北部的鐵路上行駛。這個如同堡壘一樣的列車,車頭上如同戰艦甲板一樣有一個平坦的觀察台。

此次北巡的統帥——呂茗,正身穿機械戎裝矗立在平台上,年輕又堅毅的面龐目視著眼前的、由領域投影出來的北原地圖。

啪嗒一聲,在列車行駛的風中,一個大拇指大小的東西落在了欄杆上,然後又趴在了作戰服上。

呂茗低頭看著落在陶瓷裝甲上的蝗蟲,揚起帶著機械手套的手,一掌把這個昆蟲捏死。

大蝗災,這是北方特有的災難。

它們每年從西部山脈爆發,啃光北地一切地表植被,所幸由於南方水土濕潤,適合一種寄生菌絲的生長,這種蝗蟲在南方無法成蟲,從浩北高原下來後,就迅速消泯。而這種大蝗災的肆掠範圍,牢牢定下了遊牧和農耕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