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指揮官與聯邦戰略。

三大至高職業,代表著此時聯邦面對的三種交戰沖突。

而在這三大職業中:

天騎士是最受尊敬的。在太陽系八百多年的戰爭歷史中,太空中幾次至關重要的大決戰勝利都是天騎士集群奠定的。

控制者們是最受遐想的。因為她們掌握著聯邦最為昂貴的戰略兵器。

而指揮官職業則是最受關注的。因為在近兩百年中,沒有大規模太空艦隊作戰,最多只是巡邏艇的炮擊。天騎士集群只是少量出動了幾次。唯獨對幾顆大行星上的地面投放戰爭幾乎就沒有停過。

【聯邦在實行一種對自己有利的戰略決策。】

得利於歷史發展進步,聯邦的政治體制具有人才產量的優勢。

其他幾個星球上要麽是神權體制,要麽是宗教體制。落後的體制只能確保上層權力穩固,但是在激烈對抗中人才是匱乏的。

現在呢,聯邦的階級再怎麽固化,制度上的問題再怎麽多,也遠遠比那三個星球要開明。

更何況是當年。

那三顆星球上的精英學到了聯邦的科技,並且通過聯姻本土化了部分聯邦的至高職業者,讓其為水、風的自由獨立而戰,也根本無法抵消體制的劣勢。(補充:火之星的情況,上面的人類和其他三顆星球已經不是同種了,出現生殖隔離。)

強硬的聯邦,在當時果斷地發動艦隊和天騎士集團與其硬對硬正面拼。結果呢,直接把三顆星球的反抗軍內一位位精英給拼沒了。

聯邦在和反抗軍們對抗了兩百年後,沒有答應這三個星球上獨立政權的自治求和的要求。

這個嘛,水之星,風之星的政治家們還是太幼稚天真。作為稍微染了一點資本色的封建主,敢在星球霸權上動爪子,還指望聯邦那幫靠著知識數據壟斷的“無產”精英們先妥協?

當時傻子都能看得出來,這三顆星球獨立勢力,想要用緩兵之計來喘一口氣,保持分裂的本錢,再在將來徐徐圖之。

聯邦絲毫不管他們,在高票中,通過了繼續戰爭的法案。

打完了星際戰爭後,聯邦在接下來三百年內開始了大規模地面戰爭,將水,火,風三顆大行星拖入無休止的消耗戰。

聯邦看似不斷在三顆星球上砸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屬於無休無止的投入,但是戰爭投入不能單看己方虧。那三顆大行星本土大量的工業人才在地面戰中失血,而大量的高等人才也被拖到了地面戰對抗中,也就沒有力量投入到太空發展了。

……

三百年前,聯邦高層采取這種消耗戰略後,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原本三個星球在三百年前,主力艦隊被殲滅後,還能在行星附近湊出一批重甲重炮但不適合遠航的要塞艦隊,和聯邦的艦隊打一些近空艦隊戰。

而今天,三個星球能在太空中漂浮三個月以上的單位總數不超過一百。

並且,這些可憐的太空單位全部走的是輕甲、高速(也沒有天騎士快),高隱身路線,武器沒有主炮,而是激光和短距太空核導彈,在小行星帶中苟著。這些海盜船級別的戰艦,遇到聯邦正規艦隊會被全滅。就算與巡邏艇交火,在開打後沒有快速脫離並隱身,同樣會被天騎士集群碾死。聯邦在太空中已經沒有多少敵人了。

而在星球表面上,水之星,風之星,都已經再次被聯邦樹立了傀儡政權。(火之星現在被摁著往死裏打。)

現在環顧整個太陽系。

繼續這麽個兩三百年,聯邦在中立小行星帶上的多個資源點建設出完善的檢查體系後,這些海盜艦隊也都必將成為歷史。

這一切都是“指揮官”職業打出來的,也都是指揮官職業在付出代價。

在最近三百年內。

得利於戰艦的逃生設計,‘控制者’只有十七人死亡。而且都是下位控制者,駕駛著萬噸的巡邏艇。‘天騎士’職業六十七人死亡。最近一百五十年內,天騎士簡直就是在武裝巡邏。

“指揮官”職業,死亡了兩百二十七人,因為地面戰爭基地被摧毀,其中中位指揮官五十八位,上位指揮官兩位。

跟隨指揮官降臨到星球表面的各類職業者,在三百年裏陣亡了十二萬三千人。

……

現在提及戰爭沖突,指揮官職業基本上就承包了這個時代的沖突。

相對於天騎士和控制者的門閥化現象,指揮官職業相對而言更依重後天才能的選拔,所以全球的指揮官選拔要比其他兩個職業要廣泛,除了一些門閥,還有一些寒門弟子參與考核。

故指揮官職業最受關注。任何一個至高職業學校的考核,都會引起網民們的旁觀。每一位考核者的資料,訓練時候的數據,都能在網絡上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