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職業操守

指揮官和控制者之間的強弱其實並不需要比較,就如核潛艇和航母在某些情況下會交集,但是更多的時候,雙方承擔的作用不同。

登陸戰是指揮官和控制者交集的情況,要論應當以誰為主導權,要看戰爭的階段。

在登陸開始階段,控制者主導戰役,而在後期階段,指揮官主導戰役。

登陸戰的正統流程是。

每一次艦隊大規模攻擊行星。都是事先艦隊跑一趟臨近的小行星,制作個十幾億噸軌道動能彈,然後和攜帶地面基地的運輸船匯合,抵達目標星球。這樣的大規模進攻的前奏準備,至少要準備幾個月甚至兩三年。

在抵達目標星區後,先用海量的動能彈,對地面進行徹底的洗地一波,這種洗地如同天災一般,來自天空的流線型彈頭,會拖著長長的火舌降臨地面,而這種彈頭的密集程度會讓整個大陸上看到一種末日降臨的場面。

從天而降的彈頭導彈會將一切的地表大型建築摧毀,甚至會擊穿地下一百米的目標,只有隱藏在一百米以下才能幸免。

在這種打擊後,導彈發射井,地面雷達設施全面清零,而這時候艦隊才會臨近軌道。在地面還沒有修復地基雷達系統的時候,逗留低軌道三到八天。隨時鎮壓洗地後冒出來的敵方軍事力量,為地面力量提供掩護。

被滅絕轟炸後,原本停留在地表的指揮官,需要從地下倉庫中找出物資恢復生產,而進行強行從太空登陸星表的指揮官,也需要發展。

是的,必須熬過前期的發展期,而天空中的艦隊也讓發展沒那麽容易。

一旦讓天空中的艦隊控制者發現地面上有發展的苗頭,就會用轟炸來遏制,所以這個發展非常艱難。

可是,當地面各方基地在星球上的制造體系恢復,地面指揮官恢復了地面雷達系統,恢復了地面導彈發射系統後。

近地軌道上執行精確打擊的艦隊就面臨著被鎖定打擊的風險。

而這時候就不是艦隊居高臨下轟炸星球,而是星球火力恢復要塞化。

要打破這種行星要塞狀態,就只能再往小行星帶跑一次,耗費長時間,巨大的耗資再完成一次滅絕轟炸。——那就等於宣布本次戰役失敗,需要為下一次大戰役做準備了。

……

而眼下登陸戰的考核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情況,那就是太空的控制者們從一開始就犯下了戰略錯誤。

那就是三位控制者,在戰鬥一開始,就把戰略目標定為擊落對手的艦隊,而沒有專注於掩護地面指揮官發展。

戰略目標不明確的後果嘛——可參考中途島戰役,日本大本營,分兵幾路,既想誘殲美帝的航母編隊,又想完成登陸作戰!這不是將軍的能力所能逆轉的,戰略目標分散,讓執行者對各個目標投入的資源本來就有限。

當然這是因為,這些天之驕女們和考核的學生沒有任何交流,很難信任那些指揮官的能力,就像某遊戲中,一群王者是不可能一上來就把希望投入到那個抽到後期的青銅身上,來四保一。

現實作戰情況中,不可能出現現在這種情況,在這種登陸大戰役前,指揮官和控制者肯定會詳細的討論方案。

正因為本該合作的雙方,互不了解,讓這場考核頗有戲劇性。

現在控制者們想要秀。所以,嗯,出現了堪稱“低級的失誤”。

……

此時考核中,場外網絡下拿著碳酸汽水嚼著蛋白肉條的網民,樂呵呵地看著高空軌道上精彩的戰艦決戰。

而在土之星上,多個現役指揮官的基地中,則在開局的第一天就將目光對準了均摘星。這些內行人士對這場考核的態度都帶上了輕松寫意的笑意。

均摘星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第十三天,預計馬上就能對近地軌道進行反擊。

一些關鍵科技生產體系,例如碳纖維材料生產線已經開始運作,工業產量達到了日三千噸。

而在考核中,均摘星那密密麻麻的一系列科技樹中,碳纖維材料是很關鍵的一個,能將導彈的殼體重量大大降低,是大規模制造太空導彈的關鍵科技點。

然而接下來又過了兩天。

均摘星的反擊系統都準備好了,包括二百三十個各種的雷達站,六十七條無人核動力潛艇,還有大型空中預警機。

但是均摘星沒有立刻動,而是又等了五天。

在第五天的時候,已經有四位地面指揮官學生被太陽炮轟炸出局,剩下的另兩位則是被太空艦隊轟懵逼,龜縮在山谷中不敢冒頭,開始苟。而在太空軌道上,兩位控制者的戰艦受損嚴重,退出了低軌道區域。只剩下四位控制者依舊停留在近地軌道附近。

均摘星在確定了太空中,友軍控制者的情況後,終於開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