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太空之旅

包括均摘星所在的太空飛船在內,一共二百三十艘太空飛船組成的船隊進入深宇宙區,而護送的艦隊是六艘噸位一百萬噸的戰列艦,三十七艘噸位二十萬噸的巡洋艦。

這些戰艦全身光滑,自動艦炮體系全部在金屬外殼下面藏著,有句話怎麽說來著,越強的兵器越帥。人類的戰列艦就是一個巨大菱形,菱形的後方一層層電推光圈漂浮。

到航行的第六小時,當均摘星在船艙中感應到失重時,開始展開領域,周身的領域以自我為核心出現了一束束指向自己的光線。每一束光線方向都來自於船艙外的六千八百顆三等星以上的恒星之一,為自己提供方位定位。這是天騎士職業才有的能力。

均摘星那富能度五萬以上的軀體、精細到納米級別的法脈,相對於上古的那些半神,似乎有些——弱!

當代在最重要的思維容器指標上對接半神,但是其他方面的發展方向截然不同。

……

上一世,夜鳩告就是標準的傳統半神,其骨架靈元素含量極高,供能量極大。半神們用這種軀體驅動著體內納米級別的造物。

上古時期:半神和魔法師們完全是兩個級別的存在。

法師們只是導引出足夠大的能量,利用一小撮納米顆粒制造火球術,冰錐,砸過去爆發出破壞力。魔法師的納米顆粒少,而且精度控制不高,壽命短暫。

而半神的納米顆粒數量多。而且精度高,能保持長期穩定,同樣是火球術的能量,法師脫手幾秒後立刻爆炸。

而半神呢,掌心會凝聚出一個穩定的光錐,類似於光劍。在脫手後能夠變形,能夠變成飛鳥,甚至在釋放了一半能量後,會返回自己身邊,滲入自己體內。(在納米工具上的工藝差異,相當於一戰前的榴霰彈和二十一世紀電子化戰機的差別。一個是一次性的扔了就炸,一個是完全可以精確計算損耗,丟掉百分之十損耗過度的零件,將其他繼續運用)

在古文獻中,不乏有記載,半神一揮手,閃閃發光的長劍,盾牌,盔甲就出現在了自己身上,當然要從微觀來看,這些都是能承載能量的納米顆粒。

魔法師用的依舊是魔法,而半神用的就是神力。

當然,如果要深入研究上古半神的納米顆粒,在細微的標準上,不同陣營的半神的納米顆粒還有差異。

用蒙昧時代的話來說,半神的神力性質不同,不同神系麾下的半神,力量是水火不容的。

用當今科技術語來說,半神體內精密化的納米顆粒系統,在‘工業標準上分為了不同的派系’。不同派系的神麾下,半神力量不相容,就是納米顆粒相互不適用。

至於神力和魔力的契合、混合是極難的。難度莫過於用蘇聯零件拼裝美國戰機。勉強契合,也會出現非常要命的缺陷。

至於同神系下的半神,其神力(納米顆粒)也不是隨隨便便能夠掠去的,因為就是同樣的手機,密碼加密也不同,除非能攻破對方的數字體系。

說完了蒙昧時代的半神,再說說當代。

按照幾萬年前的標準,現代人類中那些擁有高運算思維容器的元老級別存在,有高運算的神格,有當年的半神領域(對納米顆粒的範圍信息控制),身軀也算是半個,但就是沒有神骨(能量源),以及神心(產生納米顆粒中心)。

原因嘛,沒必要。

沒必要一:三大至高職業,要麽是執行宇宙作戰,駕駛碩大的戰艦,以及高速戰機,要麽是指揮龐大的自動化作戰體系。至於變成能放射能量的類人武器?沒那個必要,太空中速度的高度極限,以及無限的空間讓他們可以用更大的作戰平台,還用得著在體內積累這個?

沒必要二:在科技時代體內搞神心,神骨,呵呵,就等於二十一世紀,你要用塑料袋,要在體內搞一套生產塑料袋的體系嗎?

能夠承載能量的納米顆粒(神力)已經是聯邦高能精密工廠能量產的東西,至於生產普及度,差不多就如同二十一世紀工業水平的芯片。至於制造成本!類似於二十一世紀AK,一百克高能納米材料,也就是一只土雞在太空城餐廳的價格。

在太空的生產線上,很多零件系統的精加工,幾乎都用到這種高能納米工具。只要登上太空,崗位上能夠輕松接觸到這種納米工具。

至於神骨——也就隨身小型反應堆。

這東西的監管要比納米顆粒雲要嚴得多,決不允許民間擁有。這些超小型核反應堆,爆發的能量絕不比半神的神骨小多少。原因嘛,半神的神骨是長期用的器官,功率還得讓位於使用壽命。而這超小型反應堆,是可以更換的。

現在最新型號一個嬰孩拳頭大小的穩定島元素反應堆,在八十七年的使用期內,釋放功率超過已出土最強半神神骨的八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