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名聲漸起

在雲層中,一只體長四十米,還是年幼的裂風龍正在液氫中瘋狂扭曲,其周圍已經被一群體型大過三米的電鏈蟲圍上了。

這一只又一只電鏈蟲扇動著槳葉一樣的翅膀在周圍遊曳,看起來如同一團團蜜蜂,但若是仔細一看,很明確分為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以幹擾為主,在裂風龍視覺、聽覺器官附近繞圈圈,而另一個部分則是在尾部還有腰部這些盲區上伺機而動。

所謂的伺機而動就是,直接撞上去,將頭部的尖刺戳到目標體內。

現在的大型碎齒獸身上都有一層層鱗甲,這是一套非常良好的保護機制,所以電鏈蟲攻擊成功的概率並不高,通常是撞上後擦邊而走了。

這樣的撞擊雖然沒有對裂風龍造成實質性傷害,卻令裂風龍躁動不安。開始加大力氣扭曲身體,這麽一來其體力消耗就變大了。

在足足鬥了四十分鐘後,確定這頭大型碎齒獸身軀扭動幅度放緩,尖銳對準了其身體彎凸處(由於是向外彎折部分上,鱗片間縫隙變大,容易刺進去)。

終於,一只電鏈蟲直接將尖刺刺了進去,在百分之一秒中,注入了酸液,這酸液的濃度在人類生活的環境中並不高。在做化學實驗的時候,手指往這個級別的酸裏面蘸一下,然後迅速放在水龍頭下一沖,也就是手指表面的死皮微微泛黃。

但是,在還原性生物體內,那可就不得了了,場面基本上就是和地球20世紀初期武俠電視劇中一杯毒茶打翻在地,噗通冒泡的場面一樣,甚至更加劇烈。在大量反應熱量聚集時,甚至還能看出火光。

僅僅這一刺,威力雖不比其他碎齒獸身上的尖刺撞擊,但是卻讓這頭年幼的裂風龍直接重創,如同碳酸飲料中的水質瘋狂流動。

至於撞擊的那只電鏈蟲,由於其尖刺外層也是金屬質,內部有大量的斜槽凹陷(內鞘是防酸的高分子化合物鍍層)。反應的氣流沿著凹陷噴出來,讓這只電鏈蟲的尖刺在反應氣流的推壓下迅速拔了出來。

這場成功的捕獵並沒有讓這只電鏈蟲有多大損傷,受損的尖刺回家後完全可以換一把。它的成功經驗會錄入到腦部記憶器官中,傳輸給其他電鏈蟲類似的記憶器官,給予借鑒。

而裂風龍則是被叮後感受到了巨大痛苦,掙紮進一步地消耗了其身上的能量,在十秒後,掙紮稍稍放緩,有另一只電鏈蟲也撞了過去,在其身上造成了另一個冒煙的破口,最終這個霸主級別生物,帶著六個冒煙的破口,如同死蛇一樣緩緩下落。

當然屍體不會被浪費,電鏈蟲的兵蟲會彈出長長的吸舌,如同套馬一樣,套住尾部,煽動槳葉的翅膀緩緩發力將其拖到自己築的巢中。

上述這一幕,被一旁的科研記錄器全然記住,這個視頻資料將和其他數量龐大的資料一起被統計,按照生態鏈的位置分類,成為均摘星論文中一條小小的數據。

【一場激烈的獵殺,卻只是生態鏈洗牌過程中冰山一角的小小琥珀剪影】

整個裂風龍族群,除了上述那個幼年亞成體,和少數老年個體被電鏈蟲圍毆消滅外,其他壯年族群則是帶著被自己寄生控制的附屬牧群進行遠航,離開了這片棲息地。

它們並不是死於成年個體的戰鬥力不足,而是其族群生態基礎在電鏈蟲進入後,生存環境極度惡化。

它們族群收集食物的效率太低,想要維持能量消耗,必須將族群分裂,來控制更多附屬獸群,把現在占據的空間擴大多倍。

然而他們分裂後,落單的概率也就大了。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裂風龍的大量亞成體被獵殺。這徹底宣布了這個區域內的裂風龍在種族競爭中失敗。

成年體系強大?戰鬥力強?嗯,沒有概率發育到成年體,族群的最強個體值,就不能代表其族群。

裂風龍族群在電磁交流中,類似群體意識的概念,讓它們所有現存成年體離開,較為軟弱的讓出了這片棲息地。

上層食物鏈洗牌,造成了下層一系列的變化,就如同人類更改自然界獵食規則後。

野貓、耗子、麻雀,就構成了人類居住區的食物鏈。因為克制他們的野狼、蛇、鷹隼因為體積和生存習慣無法在人類活動的範圍內生存,故將生態鏈讓給了那些適應新環境的動物。

大風暴黃帶區中,電鏈蟲將上層裂風龍幹掉,然後把中層也一順溜給搶光了,直接給風箏海葵創造了極佳的生長環境。

原來風箏海葵為什麽泛濫不起來,因為其細長的風箏線是其他物種極好的啃食對象。就如同人類的農田莊稼一樣,一旦沒有人類打理,各種蟲子還有植食性物種會快速將其啃食幹凈。

現在這些風箏海葵已經沒有了舊生物群落的遏制,快速繁衍茂盛,形成了非常茂密,堪比馬尾藻群一樣恢弘的茂密植被,已經開始以幾十公裏為一簇的密度,飄蕩在大氣環流區域內。照這麽發展下去,再過幾年數量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