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再打“賭”一局

縱觀這八百多年來,聯邦頂層科技一直在進步著,並沒有像前代一樣發生停滯現象。

控制者和指揮官這兩個職業,850年的時候,就出現了新的發展曙光。

控制者:以司空瀲在碳星表面的研究為例,按照發展趨勢,艦隊控制者將變為生物戰艦的調配人員。未來一位控制者可能調配數十艘同類型的生物戰艦,將如同放牧者一般,一人控制一支艦隊。不過上位和下位的級別,依舊看其所能控制的戰艦型號。——這個職業,新的命名可能將變成牧艦者。

指揮官:則是以磁雲星上均摘星推進出的星球控制體系為基礎,奠定未來指揮官發展方向。

人類完全利用星球核心的能源,將對外無序的散射能量,變成有序的雷達探測,控制星球十光秒範圍的距離。——這個職業未來的命名將為星督。

這兩個職業都在當代起步,但是此時星督發展趨勢要比牧艦者的進度要快一點。

冰星,已經出現該技術職業的雛形。

……

太陽的光芒不再刺目的區域。

聯邦遠征艦隊,瀾濤星兮以下兩百七十四位控制者頗為無言地看著太陽系邊緣最外層的這顆氣態大行星。

這個曾經潔白的星球,如同發生了化學鏡面反應一樣,變成了一個發光的鏡面球。

而在其周圍,數光秒範圍內,有一層類似日冕一樣規則的物質層。這個物質層在戰列艦攜帶的炮射矯正望遠鏡觀察下,零點三光秒厚。但是在精度更高的測繪衛星觀察下,冰星十光秒外也漂浮著大量可遙控生物。

這是能量水母,它們距離冰星越近數量越多。冰星同步衛星軌道上,密度都達到了平均一百四十公裏一個。

能量水母展開數百米的平面,可以接受冰星上放射的物質流,進行新陳代謝。如同海洋中的水母,有序地漂浮在星球周圍。從光譜的角度上,星球的體積如同原子核戴上了電子層一樣,體積擴大了無數倍。

不過,這看起來只是構建出了一個虛幻的層面,卻讓聯邦的艦隊控制者們感覺遇到了一個刺猬!

因為這種星督的信息控制範圍,實在是太大了。聯邦艦隊如果貿然接近這個星球物質層內,必然會被這些能量水母群的能量訊號集火。這種攻擊,按照每一只能量水母攜帶的能量,以及其龐大的數量,差不多能夠持續幹擾四個小時。到時候整個艦隊都會盲行(類似於你在馬路邊緣被幾十個遠光狗閃瞎眼睛)。而且在能量水母層中,還藏著大量隱身結構的導彈,足以重創艦隊。

而要掃蕩這些水母層,聯邦的艦隊就要和星球拼生產力。

……

說到這,差不多就是聯邦精英們最頭疼的事情了。星球控制,就和二十一世紀的美帝選舉一樣(在一個州或特區獲得相對多數選民票,就等於全得了該地區所有選舉人票,贏家通吃!),一個星球上,一方遏制住另一方的破壞能力,那麽就能利用智能系統,以及量產機器人,對星球絕對控制。

若是搞不定另一方,讓這些破壞者搞破壞,那就相當一個人體結構被注入了病毒這種破壞性結構。必須將破壞性結構祛除,才能讓星球體系重新恢復穩定!

一個星球如果已經構成星表網絡控制體系,完全是哪一方的信息能力強,先一步把異見分子的全部鎖定目標摧毀,哪一方就能控制網絡。

磁雲星上隱生代六萬工業成員維系軍事組織,以有備打無準備,直接把二十多萬無組織大制造師驅離磁雲星,達成贏家通吃!

隱生代叛變這種事情,如果要是發生在一百年前。聯邦會反手就在土之星上組織數百萬名專門的工業成員,投放到磁雲星上,搶占網絡節點,如同病毒一樣對磁雲星的網絡進行反打,縱然犧牲巨大,還是能破壞掉隱生代對星球網絡控制權的。

聯邦在數百年來不作為,放棄了在土之星維持工業性社會,反倒是均摘星五號堅持讓社會保持工業形態。

目前聯邦對土之星失控了,大量的指揮官被拖在土之星戰線,因此不能第一時間在星表鎮壓磁雲星。

磁雲星是聯邦產能最大的工業星球,若無法破壞該星上的生產體系,讓艦隊在外軌道和茫茫多自動化電鏈蟲在太空中拼物質消耗,永遠都拼不贏。

而現在冰星情況也雷同,艦隊在外太空拼物質消耗根本是不可取的。茫茫多的水雷,茫茫多可以利用殘骸復制增生的能量水母。——這就是星督!

聯邦遠征艦隊想要獲勝,那麽只有一個可能!艦隊直接不計損失突進到冰星內圈,投放大量的指揮官、工程師,破壞,搶占冰星上基礎工業建設的控制權。這個選擇會死大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