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勝算日增的求進會,多算代價的均摘星

如果璀星不對均摘星三號原體進行信息欺騙,857年始,太陽系戰役走向會是什麽樣子?後世歷史學家根據存世的档案做出了許多假設。

璀星在聯邦種種人員戰損上的描述,的確激發起了均摘星心裏的軟弱,但是原則性信條沒有動搖,只是在決策上稍稍變化了一些。

璀星在戰前沒有獲得答案,冰星那邊,遠征軍艦隊正在重建太空補給系統。

瀾濤星兮得到聯邦中樞莫名其妙的要求,當即吐槽:“你特麽想要我去問,我就能立刻問到?你當我是他媽嗎?”

……

4月4號,土之星上原荊襄要塞地帶。

隨著求進會逆江推進,這裏已經變成了戰場前線。從太空上來看,求進會和聯邦在陸地區域接觸的戰線,存在著一個非常明顯的雲霧帶。

大量的戰場煙霧擴散到上空,幹擾衛星定位,雙方空軍白天在陣地上空殺得你來我往,而夜間,雙方的陸軍就如耗子一樣開始行動。三噸重量,四足行走的挖掘機在陣地上開掘向外拋土,大片深度達到五米的網格通道向前方延伸。

實戰效果說明,這種坑道有效地將戰術核彈對人類體積大小的機械單位的殺傷範圍降到了兩百米。坑道體系中,宛如黃土高坡窯洞一樣,藏著一個個可以躲避的窯洞。就算是中子彈空爆,這種五米厚的土層,也能夠擋住大量核輻射。

這又是求進會一方獨特的戰術,在此之前,聯邦沒遇到過同等科技水平、社會水平的對手,先前也就沒有經驗。

自動挖掘機器人等技術,聯邦能做到,但是在這場戰爭中,在這個戰術層面上,失去了戰爭的核心因素——人。

用於掘土工作的這種自動化兵器,縱然其自身穩定性絕佳,智能系統完善,但是任何一塊一公裏範圍內的土地,土層的復雜多樣性是海水數百倍,這相應產生的機械問題也是非常多的。再加上戰時人為幹擾因素,三公裏的戰線上,必須要配上一個負責人進行判斷。

……

這種靈活的判斷能力,需要七級以上人工智能,聯邦做不到。

第一,聯邦真的沒有壕到,把高等人工智能當消耗品的程度。能判斷高度復雜問題的人工智能,必須要審查其上萬道安全程序;而且,就和人會動搖一樣,人工智能安全程序不是永遠、絕對安全,存在泄漏風險。所以絕不可能同一類人工智能在戰場上反復使用。

陸地不比海洋,海洋高等人工智能自毀很容易,只要外殼破裂浸水就可以了;陸地上嘛,求進會現在是大量俘獲,不,是繳獲,聯邦的人工智能。

第二,這種坑道戰真的不適合高等人工智能,且不說高等人工智能的體積,要比人腦大得多。就是這復雜的電磁環境,故障率恐怕比挖掘機器人還多。

……

總而言之——戰爭會讓人類原本很多復雜的工具系統面臨不穩定。畢竟,工作嘛,有沒有人給你添堵,對工作難易度影響很大。而人思戰爭何止是互相添堵,是你死我活。

六百年來的上下分層,土之星下層自然放棄對能力的求索後,讓聯邦在二十年感覺可以輕易地鎮壓,但是現在,知識決定命運。

這種地耗子戰術,有各種情況應對,比如往對方坑道灌水,還有丟氯氣鋼瓶。甚至放一群耗子跑過去咬線。嗯,這都是求進會前線戰鬥成員想出來的稀奇古怪方法。

聯邦那邊,指揮官以及一大批高等技術人員很是蒙圈,哀嘆:“我堂堂高學歷機械師,現在不得不在如此低的水平上,跟著你們研究如何刨土埋線?!”

而聯邦這邊的戰造者,則是十分不堪用。你要說他們沒智力吧,他們偏偏還能思考,觀察戰地場景;但是你要說他們有智力吧,他們對前線復雜的情況懶得想問題解決,即使聯邦已經把相關知識錄入他們的大腦芯片中。

戰造者的戰鬥表現:直接熬完自己的班次,就把前線情況交給其他人,將問題推到上面。

用求進會政治語言評價這些戰造者:“思想方面,組織性極差!”而前線戰士,則是詼諧譏嘲:“嘿,你們這是打仗,還是修仙?”

最原始的社會中,人類能鬥野獸,就用腦子思考,怎麽把老弱安排到安全的地方,怎麽挖陷阱,怎麽在食肉動物最弱的時候發起突襲。戰造者身體大部分替換成人造器官後,獲取了更強的機能,以及更強的記憶力,邏輯運算能力。但是似乎——不像人了,社會感下降到極弱的程度。

……

在玉群和渭水這兩個戰區,求進會一方最基層的人類依舊有傷亡,大概每周30人到400人不等,但是依舊保持了作為人類進步的特性。

白天大規模轟炸結束後,夜晚地道戰,則是在上千公裏的範圍內,平原上全面推進的態勢。雖然每天各個戰線平均也就推進兩百米,但這也是突進,硬生生讓聯邦前線指揮官注意力拖在這大大小小地道陣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