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貫徹

宇宙歷858年,跌跌撞撞地來了。

第三次太陽系內戰的19個年頭來了。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原本聯邦主戰意志最堅定的行星通行派遭遇了重挫,三場會戰,天騎士直接陣亡六百多。聯邦的天騎士總共也就三千位,而這些損失中基本都是中位以上,甚至包括四個英雄位,整個聯邦星際通行派核心被打崩了。

控制者們看似現在是在痛斥天騎士,苦仇大恨的樣子,其實這些女人心裏是非常柔軟的,不想讓天騎士繼續死下去了。

聯邦的戰爭重點又落在了土之星指揮官們的身上。

這是聯邦在這場戰爭中爭奪話語權的最後能付出努力的方向,他們希望在磁雲星支援抵達土之星前,盡量地用大戰役來迫使求進會放棄一些訴求。

現在指揮官們已經不和天騎士們爭論均摘星到底是指揮官還是天騎士了。——沒意義了。

1月12號。

土之星同步軌道上,一顆顆通訊衛星正在鏈接土之星各地的指揮官作戰倉,進行著最後的戰略討論會。

“不能拖下去了。”蘇天基對著參會的62位上位英雄位指揮官的投影說道。

這個高精度軍事地形圖,顯示的區域是東大陸——且重點標注了,均摘星上次突進作戰在千川上打的戰略突出部。

去年天騎士們打得驚天動地的時候,聯邦的指揮官們也在做著各種部署,預備應對均摘星(五號)可能的突擊。——這幫上位指揮官現在已經被均摘星五號打出了很深的防禦意識。

可是均摘星五號整個857年,沒有再發起超級突擊,這封刃的表現,似乎預示著,其已經進入暮時。

但是在857年結束後,聯邦回顧均摘星五號在去年幹的事情,似乎比發動十場大戰役都要重要。求進會在去年緩緩地用塹壕陣地戰向前推進的同時,龍衛兵兵團的進攻力量擴建了十倍。

與八百年前的龍衛兵突擊團相比,現在求進會組建的突擊團作戰裝備以智能化戰機為主,每八百個智能作戰機甲組成的突擊編隊,由五人編制的人類士官組織控制。

這些士官們是求進會十五年再教育體系下的新晉人才群。每次戰役結束後,他們負責歸納經驗、思考應對,是求進會內與聯邦精英指揮官們人思對抗的中堅力量。士官們身上也有光粒發射體系,約為五十個,比起聯邦正統指揮官,完全是小草和參天大樹的差別。

故聯邦一方精英指揮官們和這支有人存在的編隊進行互換消耗,那就是以機器換人力。在和平時代看,這麽打肯定是有人一方必敗無疑,因為沒人認為‘死亡會讓人更堅持’。

可是在今天這個戰爭年代,事實證明和平年代的人都想錯了,人類真的會做出超出自身物種生理上的選擇。

從9月開始,特別是11月的時候。

土之星全球各地的戰場上,在沒有均摘星參與的情況下,聯邦在千川主戰場上依舊是節節敗退。

求進會一方,往往投入的三到五個龍衛兵團,拖住一個戰區聯邦指揮官的進攻力量。而再出動七到八個龍衛兵團,在己方導彈掩護,以及空基雷達對聯邦核打擊預警提示下,多次完成了破防作戰任務。

盡管每次進攻,求進會往往會付出3到6位士官的傷亡代價。不過這已經能和聯邦的聖槍天驕們搶奪時間差,在空間上積累勝率。

57年,臨近終點的均摘星五號,為求進會籌劃出了不需要‘上位指揮官’的戰爭方式,也是為自己近二十年在土之星所做的一切總結。

至此。

均摘星五號依舊未能在土之星的凡人中培養出匹敵上位指揮官的軍事職業者,但是凡人們作為群體的進步已經讓璀璨的星辰不得不做出後撤的姿態。

十年前,他們的水平只夠在自己的幫助下,在大海中和指揮官們相互兌子,現在他們獨自站在大地上迎著指揮官們的火力沖鋒了。

求進會的軍事組織中,一共29萬人已達到了過去的那‘萬分之三’的水準。遠超過聯邦這八百年來任何一個時間段優者的晉升率。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優者”們,意識形態相對於過去,褪去了‘身為高等’的傲慢,願意與那些與自己競爭時弱於自己的人為一個集體,願意為團隊開路。

二十年前如果聯邦平民是求進會今天這種精神面貌,人工智能根本不會形成“大清除”的邏輯。

宇宙歷857年天騎士三場會戰結束後,求進會在千川戰略上也進入了全面反攻態勢。大兵團沿著56年均摘星打出來的根據地,將戰略縱深拓展了整整1.5倍,向西已經打到了崤山要塞,向北更是抵住了浩北高原。兵鋒已經直接抵達了大陸的內部。這與宇宙中隱生代對聯邦天騎士的勝利,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