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戰爭結束的開始

宇宙歷859年1月。

汲月一方的勢力已經完全撤離到了近地軌道外,失去了對土之星的星表壓制能力。而在三天後,磁雲星的外太空無人艦隊終於抵達土之星。

磁雲星的機械洪流包裹了土之星。一下子為飽經戰火的土之星披上了一層太空防禦衣。

土之星行星要塞、衛星鏈在太空,磁雲星方面科技核心軌道艙,以及1398位高級制造師、信息指揮官降臨大洋。

戰爭突然結束了。因為在巨人之間,打不過的那就是朋友。

太陽系其他勢力,對此卻是非常膈應。仿佛尿尿了一半被他人強行提褲子的感覺。

水之星的帝國,碳星的長者會,風之星雲動聯盟,以及一系列在這場戰爭中賺得盆滿缽滿的小行星礦業部門。這些邊緣勢力在幾個月前,還在預測戰爭進入高峰,短時間沒法平復,正準備在此基礎上做新規劃呢。

像水之星帝國這類統治者們,依舊是非常傳統的政治家,對戰爭的認知還摻雜‘舊權力爭奪戰’式理解。

在這次戰爭中,他們甚至企圖在聯邦核心權力集團衰落的時候,進行崛起。這不,宇宙歷這兩百年,很多科幻戰爭遊戲是這樣的邊緣崛起題材。

然而事實上,這場戰爭中落後的是他們。他們邊緣的地位變得更穩固了。

……

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三次太陽系戰爭,性質是意識形態戰爭。戰爭中雙方核心目的不是自毀,而是決策太陽系內頂端結構的道路選擇。

請注意,在這十九年中,土之星的求進會在其他星球看來,在戰爭中和他們一樣是底層,進而存在‘和咱們是一樣的’錯覺。但是實際上戰爭中,土之星一直在太陽系頂端結構中占有一塊很重要的位置。

頂端結構分為文化、經濟、科技、軍事,四個部分。

聯邦在戰爭中一開始就占據了經濟、科技、軍事三塊。但是走器官道路,實質性放棄了大社會秩序,讓出了人文法統。而求進會一方堅持了大社會秩序,也就牢牢地把握了土之星文化變革陣地。

縱觀一千五百年,整個太陽系內,土之星的文化實質上都是最強的!

就算宇宙歷末期那個多元化混亂時代,一時之間被神澤忽悠了,大眾其實也就是在失望下亂跟風。很多歷史上先進的思想,意識形態,仍牢牢地烙印在社會中。

碳星的長者制度,水之星的綠冰層碳經濟制度,以及火之星現在的開發社,其現在社會制度定型,源頭都來自於土之星。

而在土之星上這19年戰爭中,大量的變革者選擇不畏犧牲,選擇堅持教育職責,不是因為土之星的人比水之星的莽、愣,而是土之星的文化確定這些選擇正確,代價是不能逃避的。

先進文化能輔助人群追逐,科技先進、經濟領先、軍事強盛。

立足土之星文化特色、並且主導其向前發展的求進會,是這場戰爭中極為重要的一方。

……

戰爭打的是利益,第三次太陽系戰爭也不例外,只是不同於傳統視角下的利益。當今這個時代最大的利益,不是星球資源、地方控制權,——而是人思。

第三次太陽系戰爭決定誰來主導下一個歷史階段的人思!

在這場戰爭中,邊緣勢力,看似得到了很多,例如碳星長者們拿到了自治權,水之星上拿到了更多的金融權力。但是事實上他們得到個屁!

水之星上,實業的命脈被聯邦控制。

碳星上,人體器官產業科技,被聯邦調控。至於碳星未來也在人體器官科技上追上來,會怎麽樣?

追上來也沒用,碳星長者社會自均摘星四號離開後,各個長者之間就已經是開始朝著權力壟斷集團發展了,這個純利益、沒有法統約束的集團,他們掌握的人體器官科技研究總是有點歪,偏向於“上對下控制”的目的發展。

而聯邦如今在政治問題上已經是非常嚴肅。在法統約束下,科研目的回歸純粹理想——即是:“真正把人造器官這個科技,作為一條文明道路,走出來。”

具體標志事件——

宇宙歷859年,2月3日。整個聯邦的四位英雄位控制者宣布,要在十年內徹底解除艦隊中的戰造者。

這是要徹底從根本上消除海人類的領主文化,每一個控制者將有義務導引麾下的戰造者小組直到其能夠獨立駕駛戰艦,同時導引戰造者,參與戰艦制造、太空建設等文明基幹崗位。

看起來是,聯邦那邊的研究者太傻、太白、天真,一點都不知道將自己的研究利益最大化。

人文主導著科技的研發目的。沒人能永遠對所有人隱瞞自身的目的。而世界上所有的思考者,也都會根據你的目的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