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官字去掉宀)’,‘匚’

晶巖石星球。這是一顆後天改造的星球,其質量系數是土之星的一點五倍,原先自身磁場並不高,所以大氣層容易流失。在7千年前,鐘聲文明同時通過光橋體系——擾動地幔,使其形成磁場,並從外圍撬動了一顆質量為月球三分之一的矮行星飛向這顆星球,精巧地形成了衛星體系,確保了這個星球的地磁此後可以長存不衰落。

而後通過汲取太陽的氫氣,在這顆星球上下了一場近乎一百年的瓢潑大雨。

這場暴雨有多大呢?現在其地表大陸上,有著大量長達五六千公裏、寬度數千米的沖擊溝壑(地球上這是長江和亞馬遜級別的),這些網絡現在遍地都是。

大雨將整個星球的海洋填滿後,鐘聲文明親自下場投放藻類開始凈化海洋。

藻類凈化,看起來沒什麽科技含量。但是,藻類,就是最基礎環節之一。

為了讓藻類這種凈化工具滿功率發動。鐘聲文明讓一個巨大的鏡面反射系統在星球背面存在了足足三十年。這段時間不分晝夜,也不分南北極,全球關照,蔚藍大洋上藻類如同在一個大型培養皿中無限增生!

微生物的復制能力是非常快的,如果沒有任何限制條件,這個不斷復制,指數增長,質量能誇張地達到星球級別。當然,這只是理論,自然界顯然是有限制條件的。

藻類會周期性死亡。如果不處理,依舊會將有害的物質沉澱在海洋中,無法達到凈化。

鐘聲文明制造了汲取藻類的巨龜狀大型過濾船舶,也就是土之星礦龜模板,同時在大洋中建造了數千個巨大塔,將大量氧氣打入了海洋。

就這麽努力了三十年,一批又一批藻類被收集,而後藏入幾個地質穩定的結構中。

按照自然藻類沉澱,然後被沉積物掩埋的天然進程,至少需要上千萬年。鐘聲文明用三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

當然了,現在那幾千個巨型過濾巨龜船舶,全部丟到了星球大洋中心,填出了幾個深海山丘。

但是在陸地上,土壤的生成卻沒那麽容易。

土壤,可是大量的巖石日積月累地粉碎才會形成的。這在人造星球,幾乎是比天然氣、石油還要寶貴的資源。

好在早期,人類頻繁地動用引力幹涉,導致地表出現大量火山。火山灰被沖擊,在河流下遊形成了肥沃的種植區。不過被沖刷的大片大陸上,則是光溜溜的山體。

也正由於還沒有風化,所以上面是大量的巖石晶體結構。——故,這個星球叫做巖晶星。

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星球的陸地地理:

這顆星球只有一塊主大陸,卻分為了北大陸和南大陸,中間那一段,是一個寬八百公裏的大陸橋。陸橋偏向於西側,整個大陸看起來像一個“(官字去掉宀)”字。

雖說這個(官字去掉宀)型大陸分上下兩個主陸,但是文明最繁華的地帶卻是中央那個“匚”環形海域區域。繁華的原因很簡單,大陸上所有的河流都是朝著“匚”匯集。所以所有適合種植的下遊沖擊平原,都在這裏。

再加上這是一整塊沿海地區。這是類似希臘、羅馬、奧斯曼這類文明的海洋統一區。

在多個平行時間線上,這個巖晶星球上的文明都是以這個“匚”區域,形成一個大帝國。

而現在這個異常文明區域,也不例外的。現在,在這個區域內統一的大帝國,名曰金甲蟲帝國。額,這是因為其國徽是一只獨角金甲蟲。

當然,這是鐘聲文明档案中的稱呼,這個帝國自己非常逼格地自稱“聖蠱帝國”。

——宙遊:“嗯~~屎殼郎帝國?”光橋系統:“如果你不怕被打死,就請在任務中隨便。”

……

今天恒星的光芒一如往常一樣,輝耀燦爛。

巖晶星0.7光秒外,斑斑點點的外俘衛星,穩定地環繞著巖晶星運轉。在早期調整軌道過程中,這顆衛星由於距離行星較近,引力潮汐在其表面留下的巨大裂紋,猶如地獄裂口一般。

就在這個太空中,一個不起眼的螢火光點,環繞這顆衛星漂浮著。

與龐大的星球,浩瀚的太空相比,這個拳頭大小的光點太不起眼了。

也許,只有初步進入核子時代,太空衛星高速攝像頭,才能偶爾拍攝到這個靈活的光點。當然即使是拍攝到,也會被誤認為隕石。

這是節點,星辰文明跨時空傳輸的定標器。

這種定標器一般是直接定位在重要行星的外太空附近。當然即使是這麽抵近布置,只要這個行星沒有進步到‘星督’的時代,該定標器,基本上就和大海中一根針一樣不可發現。

現在這個節點突然亮了起來,無數線條從中蔓延出來,一個足球場般龐大的立體網格出現了。而在網格中央,一個人體緩緩地被打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