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燃輪擴產量,蟲群升科技。

北部海灣海面初戰告捷,戰役的第二階段,正在朝著更大規模發展。

在海灣區域死死地遏制了金甲蟲保守派艦隊的出港後,燃輪的軍事部開始以這海上六個坐灘要塞構成的防線為安全區。在海床上進行軌道的建設。

這些軌道規格比起先前的超級要塞基座要小得多,寬度只有二十米,水泥槽線也只有三十厘米深。是依靠鋼輪滑動。

【鋼輪滑動的效果比實心金屬球要好,但承重力要弱一點。鋼輪這玩意一般是在鋼軌上,在水泥凹槽上,極容易將其碾出裂紋。】

畿明灣初戰的十四個小時後,燃輪試圖將塔防流繼續擴大。

六十‘座’噸位只有三萬四千噸的特殊炮艦,從西側海岸線急匆匆趕過來。在趕到戰場後,會加厚水泥裝甲板,使其重量達到十萬噸。依托著海底的鋼輪進行機動。

這些要塞炮采用三聯裝結構,炮管依舊是210毫米口徑,五十八倍身徑。

梯形的水泥炮塔分為多層,吸取了先前被電射蚊和飛鐮打擊的教訓,周圍加大了近防炮塔的設置。並且為這些昂貴的要塞炮匹配了一批導彈防空艦。

在海面上,這些依托水泥軌道的重炮們,在電機的驅動下擡升炮管。

隨著遠方的高空觀察機傳來校射信息,主炮集群們開火了。貫穿天地的利芒從炮口迸射,火芒尖端推動的炮彈則是直接沖向了雲層。

六十座要塞炮,240門巴黎炮管,平均四十分鐘一輪,一天打個十來輪,也就2400發炮彈。這海灣地區的蟲群打擊力度,基本上就是一天十枚戰術核彈的毀滅度。

繁華了數十年的京畿區域,終於能聆聽到囂張的毀滅之聲。

……

雖然燃輪內的炮管成本還沒有下降,導彈的成本有所下降,但是戰時經濟算法下和平時是不同的。

戰爭時,不能看錢,而是要看“能不能買到產品”,能買到產品後,又要看“能不能擴大生產,增加產量”。

戰時軍事物資價格,是把人工費壓倒了最低。沒有讓稀物變貴。

燃輪現在擴張中,是能不斷復制蒸汽工業區,所以炮管的產量非常大。

雖然在資源消耗上,炮管和同性價比的導彈相比沒有優勢,但是性價比高的導彈因為工人匱乏產量一直提不上來。

導彈只有電力工業區才能生產,但是電力工業至少要普及六年義務教育,燃輪現在沒法擴產。——現在的金錢刺激已經達到了上限。

如果和平模式,大家不追求產量,而追求物美價廉,低級產能過剩,為了刺激先進生產力。電力經濟區人工費一長起來,絕對不是現在的價格。導彈的附加值,將是遠程大炮的數百倍。——只不過現在戰時,短時間內只有巨炮和炮彈的產量可以在經濟刺激下暴增,所以維持了炮彈和炮管價格穩定。

【二十一世紀,F22,威龍,那一系列五代機看起來很貴,但對比二戰前夕武器裝備價格和當時工業國的財政,其實不貴。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後,和平時期占據武器價格中最貴的電子控制部分,會隨著大量人員轉產,價格刷刷地下降。】

燃輪現在買炮管非常財大氣粗,因為——流入蒸汽區的資金,對中樞財政來說,都是未來該撥付給這些舊區升級改造的錢。

一旦戰爭打完了,收益最大是電力區域,所有蒸汽工業區都會被高科技剪刀差收割資金。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一塊電子表的價格,將要賣到四十個金屬扳手的價格,一塊能黑白屏能發短信的BB機,價格能換一頭豬。

電力區對蒸汽區域的掠奪是不可避免的,除非蒸汽區能夠將現在賺到的錢投資到教育和基建中。而不是留戀在,“輝煌”工業的記憶中。

現在的炮擊是現在的輝煌。導彈時代的曙光已經出現。

……

視角來到,畿明灣那月球表面般的,岸邊區域。

這裏猶如史前昆蟲世界——放大無數倍的世界,一簇簇蟲群遭遇了宛如隕石一樣的天災,爆炸的彈片毫不留情地在地面上一閃,而後,就是灰色的煙雲張裂開來。沒有雲爆彈劇烈的閃光,但是大量的破片迸射的速度感十足。

一次性200多枚炮彈的打擊,直徑一千米到兩千米範圍左右的區域,地表蟲群被覆蓋性收割。大片水泥掩體被炸塌,宛如末日投放。

在火光中,高速金屬碎片無堅不摧,蟲群的節肢被碎片擦著就斷裂掉。

29號。

海岸線新布置的遠程大炮,完成了完美的戰績。比起地球上多拉大炮,簡直是完美。

絕螢南邊陣營在炮擊中損失了27個物資倉庫,745頭百噸級別的戰爭巨獸。大大小小的中等蠱蟲單位則是達到了上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