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第3/5頁)

童少懸趕緊說:“呂姨姨言重了,倒是不用上門謝罪,我只是擔心我那同窗有什麽把柄被拿捏著,只盼著姨姨能夠勸勸呂姐姐,不要為難我同窗。”

“呂姨姨”這個稱呼是呂簡讓童少懸這麽叫的,童少懸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呂瀾心一輩子別出現在夙縣便好,登門謝罪什麽的還是算了吧,她可不想再見到呂瀾心。

呂簡一口應下來,童少懸安心了不少。

回程的路上童少懸一直在觀察,確定除了她們書院的人之外沒有其他可疑馬車尾隨,一顆心也算是落了回去。

.

童少懸快要回府,而唐見微這邊的計劃基本上完成了。

用醋浸泡了三日,鋪子裏還是有些余味,又十分奢侈地用沉木熏了五日,腥臭味總算是徹底去掉了。

將店中粉飾一新,桌椅灶台統統搬進去,匾額也送到,擇良辰吉日“童氏食鋪”便能開張。

田莊的管事人選一開始她心裏沒數,即便是童家自家的表親依舊吞錢不誤,這田莊上的事情她也不可能每日都去盯著看,等到盤帳的時候發現流水不對已經晚了。

所以要再在外面聘人管理的話,的確不太放心,唐見微便去找宋橋聊聊。

宋橋將此事接了下來,讓唐見微不用惦記,她來辦妥。

唐見微一開始還好奇她會交給誰來做,轉頭童博夷便來找唐見微,虛心向她討教如何盤賬。

之前西市的鋪子收租一事也是常年交由童博夷操辦,全家上下其實就算這位大哥對錢還算是有點腦筋,來找唐見微學了幾日之後,很快就掌握了盤賬的方法。

唐見微讓他盡管放手去做:“其實田莊的那幾個佃戶人都老實,對地裏的事兒也都挺精通,大哥若是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去問他們便好。我這頭只要有空閑就會去田莊上看看。”

童博夷今年二十有四,之前也是有考官的想法,可惜走的路子和童長廷沒有兩樣,甚至連書院的考試都沒過,博陵也沒去成。

雖然童長廷對長子的學業依舊沒放棄,但他自己算是涼了半顆心,往後這麽多年過去了,只在縣裏頭胡混,狐朋狗友交了一大把,也沒有個正經的事兒做,只給家裏跑腿。

宋橋和童長廷早就看不慣他這般遊手好閑,如今田莊的事情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長子最為合適,便將此事交到他的頭上。

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用心,若是他不好好管事,往後就自己搬出去住,耶娘也懶得管他死活,讓他自生自滅,自己找糊口的差事去。

童博夷懶散慣了,但是耶娘都說到這份上了,他也只好打起精神辦事。

比起被趕出家門,他還是更樂意為家裏的事兒盡點心。

童博夷學得挺快,唐見微有點兒驚訝——這不是挺聰明的嘛?田莊上的事早就該交給大哥了。

童長廷對讀書應考實在太執著,家中每日清晨郎朗的讀書聲從來沒斷過,唐見微都被拉起來讀了好幾次,要不是她還要準備店鋪的事情,恐怕每日一讀是逃不了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的事情,何必人人都要走相同的道路呢?

別看童長廷平日裏溫和又開朗,實則在某些事情也很固執,就連宋橋都說不動。

或許宋橋早就看出來兒子不適合讀書,但不想讓童長廷心裏不舒服,便沒有逆他的意。

如今唐見微找她說田莊需要靠譜的管事,宋橋大概是借此機會抽打兒子一番,重新磨一磨他渾身的懶骨頭,也算是找一份他做得了的差事。

唐見微跟著童博夷去了一趟田莊,此時正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耕時分,除了必不可缺的糧食作物之外,唐見微還想圈一塊地出來種她的蜀椒。

種蜀椒不需要多大的地盤,小小的一塊便足夠。

而唐見微存貨充足,今年算是試種,若是能成功,明年便鋪開了種,甚至還可以再買其他的田地,將童府的田莊擴張,這都不是難事,畢竟蜀椒帶來的收益可觀。

最難的便是這蜀椒能不能種得成。

唐見微曾經在博陵試著耕種過,最後蜀椒活是活了,但是總是不夠辣,吃起來和正宗的蜀椒口感有很大的差距。

那時候唐見微就去請教過農人,農人說了,氣候不同,蜀椒在蜀地能夠存活,可博陵是種不出來的。

蜀椒的原產地蜀地便是氣候炎熱潮濕之地,跟夙縣的氣候有些相似,但是土質是否會影響蜀椒的辣味,唐見微心裏也沒數。

畢竟她對地裏那些知識用來唬人還算湊活,實用起來相當有限。

希望這次能夠成功吧,若是能將蜀椒種出來,往後她在夙縣的生意當真不愁。

茅廁也改造完畢,雖然花費不菲,且改造之後整個童府都納罕萬分,但唐見微使用之後萬分舒適,還是覺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