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第3/4頁)

唐見微率先開口:“三日之後就要走?時日已定?”

唐觀秋:“是的,車馬已經備好。我與阿應隱姓埋名,於暗中調查。一旦有了任何消息,我會立刻寄信回來。”

“轉年春日,我就要和阿念一塊兒去博陵應考了。”

“那。”唐觀秋握著唐見微的手緊了緊,“咱們便在博陵見。”

唐觀秋是個面上溫柔,骨子裏充滿韌性的人。

唐見微知道她去什麽地方,做任何事,都能做得特別好。

.

唐觀秋和沈約就要離開夙縣,宋橋和童長廷格外不舍。

宋橋還跟童長廷念叨:“這孩子病才剛剛好就要走,怎麽也不多養一段時日。哎,江南雖是不遠,可那兒的氣候又與夙縣不同,到時候她萬一再有個頭疼腦熱的可怎麽辦?”

童長廷笑話她:“嫁女兒呢?操心這麽多。人家小兩口好不容易團聚了,你少摻和。而且她們還有要事要辦,不得不走。年輕人嘛,天高地闊的,怎麽願意留在咱們這個小地方。你啊,多關心關心自己的身子吧。”

宋橋當然知道童長廷說的都是大實話,可她就是舍不得。

年紀越大,越是怕失去。

唐觀秋來陪宋橋說了一整日的話。

在一些模糊的片段裏,宋橋這個人她是有印象的。

即便很多細節無法一一回憶,但一見到宋橋就覺得親切,有種母親般的溫暖。

唐觀秋之前還跟唐見微說呢:“你這婆母可真是讓人喜歡。即便已是不惑之年,卻依舊能從她身上尋到赤誠之心,宛若少女。”

唐觀秋和宋橋特別聊得來,帶了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手作的衣衫,以及與沈約一塊兒挑選的用物和滋補上品,一件件地地給宋橋交待如何使用,怎麽入藥,該在什麽季節吃最好。

都快被她說暈了。

唐觀秋心細如發,懂得也多,宋橋聽得一愣一愣,恨不得拿筆一一記下。

唐觀秋在宋橋這邊的院子裏待了一整日,沈約沒跟著她,只在東院等著。

唐見微買了一大堆東西要讓姐姐帶著,來尋人,卻見沈約一人在收拾物件,便問她姐姐去了何地。

沈約如實說了之後,唐見微的臉色略略一變:

“你不跟著麽?若是她遇到了……”

沈約搖了搖頭:“她想要和宋夫人多聊一會兒,回頭再見也不知是什麽時日,我不想讓她有遺憾。若是會遇到季雪,遇到便遇到吧。這是她人生的一部分,我不想阻攔不願強求,她應該是最完整的她。”

.

暮色四合,唐觀秋就要離開院子時,見一位婢女正在收衣衫。

衣衫有些多,婢女已經抱了滿懷,單手再去拿有點兒費勁,唐觀秋便上前搭把手。

唐觀秋剛收了一件衣衫,那婢女瞧了她一眼,神色僵硬,手裏的動作都停了下來。

因擡手的動作,袖子滑落,露出了上臂。

也就是這時,唐觀秋發現她上臂有好幾個可怕的咬痕。

“這……”唐觀秋立即問她,“小娘子如何傷成這樣?”

季雪立即將手臂藏了起來,將衣衫全部抱在懷中,低著頭說:

“不小心傷著了而已,唐娘子無需掛懷。”

唐觀秋將衣衫從她的懷中抱了出來,放到衣簍之中,拉著她的手,將她牽到一旁的石凳上坐著。

“唐娘子?”季雪不明所以,非常局促地想要掙脫,深秋時節她額頭上竟開始冒汗。

唐觀秋甜甜地笑:“你坐在這兒等等我哦。”

說完唐觀秋就快步向東院去,生怕季雪會逃走似的,很快就回來了,手裏多了一罐藥膏。

“來。”唐觀秋讓她把手臂伸出來,季雪本來已經站了起來想走,但終究是留下了。

唐觀秋無名指上沾了些藥膏,細心地將藥膏塗抹在季雪的傷疤上。

一點點,仔仔細細地抹開。

“我妻子身上也有很多傷。”唐觀秋說,

“她常年在外行軍打仗,時不時就會帶些傷疤回來。這個祛疤的藥膏特別管用,就算是陳年舊疤,塗一個月也會有明顯的好轉。之前我和我妻子去逛市集的時候正好瞧見,本以為夙縣買不著,沒想到居然也有,可真是趕巧了。”

藥膏塗抹在季雪的手臂上,涼涼的。

唐觀秋帶著笑的語調四平八穩,有濃濃的博陵口音,卻和唐見微急乎乎的調子不太一樣,軟軟的,跟她生病時說話的感覺不太一樣。

原來這是唐觀秋原本的語調啊。

“這藥膏,很貴吧。”季雪說,“我一個婢女,不要將貴重的東西用在我身上了……”

唐觀秋沒想到她會這麽說,塗抹的動作微微一停,有點疑惑地擡頭看季雪。

季雪目光移開,沒和她對視:“我是說真的,唐娘子,我……”

“小娘子何必說這種話。”唐觀秋眉眼有些低垂,不太好受,“我見宋夫人和童郎君對府裏上下都很好,她們待你必定如同待自己女兒一般,肯定不願你帶著這些疤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