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0 章(第2/3頁)

童少臨和路繁坐在這兒安撫二老,讓她們別想太多。

童少臨將她倆的茶杯拿過來,讓秋心重新倒熱乎的上來:

“既然是天子的旨意,便是天命。無論咱們接受與否,應或不應,都是無法改變的。與其心煩意亂,不若往好的方面想想。從今往後咱們童家可就是天家的親家了,這可是旁人想都不敢想的福氣。”

宋橋對天家可沒什麽太好的印象,畢竟當年那任性的長公主是如何在她們家鬧騰的,甚至間接影響了她的人生,一去東南就是幾十年,這事兒她都記得著呢。

如今天家又惦記上她們家的人,還是她那辛辛苦苦在外征伐多年,好不容易歸家養傷的二女兒……

自從接旨之後,宋橋的眉心就沒能舒展開。

“阿照啊,阿多啊……你們說為什麽天家就摁著咱們家薅呢?天底下那麽多女子,為什麽天子就看上阿徹了呢?阿徹莽撞,一點兒心眼都沒有,去了後宮那還不是羊入虎口啊?她哪裏鬥得過後宮那些慣用心計的妃子們?今兒個下個毒,明兒個又陷害,惡毒的心思多得很呐,更別說各種規矩,你妹妹哪裏能受得了被束在後宮的生活?”

阿娘的顧慮自有道理,不過有點沒說對。

阿徹可不是阿娘想的那種渾身莽撞不懂變通之人。若她當真愚笨的話,不可能率領輕騎屢獲奇功,年紀輕輕就得到七品校尉的官職。

阿徹還是很聰慧的,只是她的聰慧多在行軍作戰之上,於其他事上稍微是遲鈍了一點。

童少臨相信,只要將她置於險要危情之中,她的聰慧便會融會貫通,畢竟無論是烽火硝煙命垂一線的戰場,還是爾虞我詐工於心計的後宮,說到底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抗爭。

她最是明白她這二妹,總是不按常理出牌,自小就能出奇制勝,教人防不勝防。

童少臨將她的想法跟耶娘說了,耶娘這麽一聽,多少也有點道理。

“再說了,阿念可是天子身邊的近臣,若是阿徹有什麽事兒,還有自家姐妹可以照拂。”

還有一點童少臨沒說。

阿徹小的時候整個夙縣沒有人不怕她的,野湖二姐的名號不是說說而已。她除了能打之外,也特別能惹事。

最重要的是,打十場架中九場都和小娘子有關……

阿徹去了後宮,誰是羊誰是虎還未可知。

老鼠進了米缸或許更為形象,估計阿徹能快樂到起飛。

童少臨只怕她在天子面前太放肆,若是落到腦袋不保,牽連整個童家的下場,那可真是誰也救不了。

.

三日之後,少府的人率先來到童府,將一車車的聘禮往童府裏搬。

天子的聘禮可是讓人大開眼界。

先前童少懸升官時的賞賜已經嘆為觀止,如今的聘禮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奇玩珍寶金銀器,寶馬奴仆錦繡衣……有些物件即便是見多識廣的唐見微也叫不出名字,定是番邦臣國進貢的珍品。

少府女官們為童少灼梳妝打扮,將童府裏外布置得喜氣洋洋不說,就連崇文坊都要掛彩垂帳。

街坊鄰裏甚至是別坊百姓都忍不住跑過來一探究竟。

這童府前段時間小女兒剛剛升了官,大媳婦封了京都校尉,轉年二女兒就要入宮當貴妃了,從此往後童氏便是這博陵一等一的新貴。

別家修幾輩子都未必能得這樣的盛寵,童氏才到博陵多久啊,都快要能和那高門巨閥的瀾氏平起平坐了。

看來童少懸是天子身邊的一等紅人不假,而天子想要提拔的不止是童家幺兒。

天子要將童氏打造成新一代豪門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

童長廷被封為齊國公,宋橋為齊國夫人,兄弟姐妹們各有封號。待明日天一亮,少府、禮部和內侍迎親的隆重儀仗便會進入童府,迎童少灼入宮。

致果校尉搖身一變成了貴妃一事,已然在博陵府傳得沸沸揚揚,而博陵之外的鄉野之間也對此事津津樂道。

也不知從哪兒傳來的妖風,說那童貴妃不僅能上戰場打仗,更是長了一張絕色容顏,讓天子一見傾心,直教整個後宮都失了顏色。只怕那跋扈蠻橫的瀾貴妃往後要失寵了。

天子迄今未立儲,又對童氏極為親近,只要童貴妃順利生下皇嗣,恐怕往後瀾氏的地位更是不保。

這童貴妃就是天子接入宮中來制衡瀾氏的重要一步。

皇族世家的傳聞流傳至民間,又從民間傳回到了宮中,瀾貴妃偶然聽到小宮女們議論此事,火冒三丈,下令將那幾位嚼舌根的小宮女就地打死。

這幾個小宮女們都是剛剛入宮的新人,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規矩都還沒學會,就被瀾貴妃撞了個正著,哭喊著求饒,瀾貴妃卻是眼皮都不擡。

“別給本宮兩棍子打死,太便宜了。”瀾貴妃冷言道,“百棍以上才可斃命,本宮要她們慢慢的一點點地劇痛而亡。若是在一百棍之內斷了氣,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