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章 首個目標(第2/3頁)

李隆基坦然道:「說沒有興趣是口不對心,當然也清楚等於玩火。唉!只恨玩火的刺激過癮,本身正是樂趣,男人的通病呵!」

眾皆莞爾。

李隆基的坦白隨和,令人生出好感。

龍鷹道:「台勒虛雲唯一可做的,就是煽動黃河幫與北幫拚個兩敗俱傷,縱未能如願,可大傷北幫元氣,然後由老範去收拾北幫。」

李隆基道:「不計鷹爺的奇兵,以江舟隆現在的實力,是沒可能辦得到的。即使範爺與竹花幫連手,守得住大江的地盤,已屬奇跡。」

田歸道道:「北幫有這麽強大的實力嗎?」

李隆基道:「以前沒有,現在有了。」

他的看法,是難以反駁的。韋武集團權傾天下,又有宗楚客做靠山,北方強徒群起依附北幫,乃必然的狀況。

龍鷹道:「此恰為台勒虛雲期待的形勢,老範在受壓下,掙紮求存之際,台勒虛雲乘虛而入,提供各方面的助力,說不定可收歸江舟隆於旗下。」

李隆基道:「此一可能性極大,難怪範爺可左右逢春,如魚之得水。」

龍鷹向丁伏民和田歸道道:「所以我們第一目標,是北幫,且必須枕戈以待,候北幫統一北方後,欲朝大江擴展的一刻,予他們來個迎頭痛擊,守穩南方後,我們的奇兵將轉往幽州,配合山海關的另一支奇兵,從北反攻北幫,令北幫深受兩面皆敵的痛苦,那時我們的勝利,將為期不遠。」

李隆基一怔道:「山海關的奇兵?」

龍鷹詳細解釋寬玉和他突厥兄弟的情況,最後道:「臨淄王不宜見他們,伏民和歸道則可和他們見面打招呼,建立關系。我將送他們一程,來回大概兩、三個月的時間,然後我先返幽州去,看遷都的情況,再決定該往神都還是西京。」

李隆基計算著的道:「遷都過程宏大艱巨,幸而西京本為京城,萬事俱備,但這麽從神都遷返西京,沒兩年時間不成。不過皇上當於今年內起程到西京去,好讓聖神皇帝入陵為安。」

武瞾駕崩的事不能拖太久,必須於年內徹底解決,讓新朝沒有負擔的上路。

龍鷹記起符太的《醜醫實錄》,心忖怎都要先到神都,起出符太的筆記一讀,好了解朝廷內外的情況。

長身而起,道:「是時候哩!伏民和歸道隨我來!」

李隆基送他們到門外,道:「鷹爺返幽州時,隆基該已到西京去了。」

龍鷹呵呵笑道:「那就在關中見!」

領丁伏民和田歸道兩人去了。

神龍二年正月,漫空飄雪裏,龍鷹以「範輕舟」的身份,返回已改回原名洛陽的「神都」。

甫入城,已感覺到異樣的氣氛,定鼎大街多了聯群結隊的江湖人物,三五成群,穿街過巷的,似在捜索某一目標。從定鼎門走過五個裏坊,已遇上七、八起這樣的隊伍,確是人多勢眾,巡兵的數量卻大幅減少,對一眾公然活動的武裝大漢,視如無睹,皇法似再不復在,以往神都兵衛森嚴的情況,蕩然無存。

街上行人車馬顯著減少,路人匆匆走過,誠惶誠恐,不敢張望停留,透出緊張和不安。

龍鷹敢肯定有大事發生了,換過以前找陸石夫一問立即清楚明白,只恨陸石夫該已隨李顯遷往西都去,欲問無門。

那些惡漢雖有打量龍鷹,不過多看幾眼,顯然他們有清晰的目標,見龍鷹非是找尋的人,沒來惹他。亦可看出他們與官方有一定的默契,不隨便生事,盡量減低對平民的影響。當然!影響乃必然的後果,只是大批兇神惡煞的大漢招搖過市,已弄至人心惶惶。

三個多月前,龍鷹從塞外返回山海關。自家知自家事,見到苗大姐、小圓、葵蜜和他的香居美女們,立告心軟,不陪她們走上一段路,看她們抵達安全之境,心神難安,過意不去。

也實在懷念馳騁塞外山野荒原的日子,趁機重溫舊夢。

返中土後,趕赴幽州,李隆基在十日前動身到西京去,郭元振剛從邊疆回來,從他處曉得方均得到朝廷任命,遠赴安西都護府就職,放下心頭大石。默啜始終是中土的心腹大患,雖非實時的威脅,可是其蓄勢以待下,一旦發動,塞外諸族的兄弟姊妹將大禍臨頭。充滿仇恨的突厥狼軍過處,勢將片帳不留,生靈塗炭。

又喜聞丁伏民精選了十五個高手,全為曾隨他遠征西塞的精兵團成員,做方均的親隨。

郭元振並不閑著,於與孫萬榮開戰部隊的基礎上,再加挑選,訓練出一支五千人的快速應變部隊,長於在塞外的環境作戰,尤擅夜戰,以對抗神出鬼沒、來去如風的狼軍。

對新朝遷都返長安之舉,郭元振不以為然,為此在龍鷹面前大發雷霆,將李顯和韋後也罵到裏面去,非常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