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一章 祝捷國宴(第2/3頁)

今晚怕仍有負伊人夜訪香閨之約,因必須去見宋言志。

若可選擇,當然是夜會佳人,但卻是私事。見宋言志則為公事,且事關重大。

此刻離大才女約定的到訪時間,尚有個多時辰,不宜外出,以免節外生枝。幸好有《實錄》作伴,不愁寂寞。

見完才女,該否到無瑕處打個轉,以促進他奶奶的感情?想起無瑕,心裏暗嘆,因曉得在這個戰場上,他已落在下風,想見她,肯定多過她想見自己。而唯一可祭出來對抗她者,惟高門美女獨孤倩然。

多想無益。

龍鷹從懷裏掏出《實錄》,心神轉投進去,忘掉一切。

符太首次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帶來別人的歡樂和幸福。

如高力士剛才的描述,男女扶老攜幼的離開裏坊,走到街上遊玩慶祝,放煙花、鞭炮,其熾熱尤過於任何大節,祝好之聲不絕於耳,間中有人起哄,立即一呼百應,高呼大唐萬歲,舉城沸騰。

符太咋舌道:「他奶奶的!原來西京住著這麽多人。」一群十多個換上新衣的孩童,追在他們的馬車隊後,拍掌雀躍。

高力士的聲音傳入符太耳內,恭敬道:「小子該如何向娘娘交代?」符太收回隔簾望往街上的目光,迎上高力士的眼神。

高力士說的,是個他從未想過的問題,因不論做甚麽,沒想過有向任何人交代的必要,管他是帝皇、帝後。然而,他此一習慣,顯然不適用於眼前情況,而須觀顧大局。

高力士與韋後的關系,乃整個「長遠之計」的重要部分。高力士的作用,等若胖公公,舉足輕重。

道:「你有何提議?」

高力士心悅誠服道:「經爺精明,看穿小子心內的想法。」該佩服的是符太,自己明明腦袋一片空白,想不到好點子,反被高力士歸功於他,那不論高力士有何提議,符太聽得舒服。

沒好氣道:「小子你在逢迎捧拍之道上,出神入化。」高力士謙虛道:「全賴經爺栽培。」接著壓低聲音道:「今天交往刑部的三個活口,忽然推翻招供詞,說是苦打成招,不過,他們為得特赦,說出真相。」符太皺眉道:「有老宗的人接觸過他們嗎?又或韋後的人?二高力士道:「理該沒有,大相將此事拿到手上,刑部的更全為他的人,不到宗楚客插手。厲害的該是田上淵,算無遺策,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仍有絕地反擊之計。」符太明白過來。

高力士猜估,由於風險極高,田上淵早於行動之前,擬定在種種情況下的應變之計,包括失敗遭擒。落在邊防軍手上,則直認屬北幫成員,到送返京師,方反口不認,提供另一說法,好得田上淵營救。

若然如此,田上淵的居安思危、老謀深算,縱為他的敵人,亦不得不佩服。

高力士續道:「在正常情況下,三個俘虜說甚麽,不起絲毫作用,可是在現今武三思和宗楚客角力下,最後的結果,沒人可預測。關鍵處,仍看娘娘的取態,幫情夫,還是幫始自房州長期關系密切的頭號心腹?」符太好奇心大起,問道:「有件事,怕只你清楚,在李顯心裏,武三思和宗楚客兩人的比重如何?二人相爭,他傾向哪一方?」車隊駿入朱雀門。

大街兩邊排著等待進入朱雀門的車龍,騰空中央,予像他們般不用經門檢的車隊通過。

喧鬧聲從皇城和宮城間的橫貫廣場遠傳過來,如潮漲落。

筆直寬敞、氣勢逼人的天街在前方延展,兩旁每隔十步,各有持戟戰士站崗,人人精神煥發,意氣昂揚,盡顯天朝之威,勝利的氣氛。

符太問的,是只有像高力士般的皇帝近臣,方有可能清楚的事。高力士曾隨武三思到房州去,迎接李顯回來當太子,加上高力士耳目靈通,深悉李顯、韋後、武三思、宗楚客四人間的交往和關系。

龍鷹目光離開《實錄》,仰望亭頂。

打掃的小太監離開有好一陣子,花落小築靜悄悄的,最適合埋首細讀。

這麽簡單的問題,自己從沒深思,更不會求教於人,一切似理所當然。武三思乃女帝族人,李顯愛屋及烏下,故此與武三思較為親近。卻沒想過,宗楚客與李顯夫婦的關系,遠在李顯夫婦落難於房州之初開始建立,比起武三思與李顯的結緣,時間上早上一大截,為何竟給武三思後來居上?

符太懂問這個問題,呈現了符太經河曲之戰後的變化,至少肯關心這類人與人間的微妙情況。

以前的符太,對這類事,抱的乃管他的娘的輕視態度。

「山雨欲來風滿樓」。

高力士答道:「須分兩邊來說。首先是宗楚客,他清楚皇上夫婦被貶房州,聖神皇帝對他們頗刻薄,令慣於揮霍的娘娘手頭拮據,遂乘虛而入,濟之以無限的金錢,因而與他們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關系。」稍頓,續道:「表面看,宗楚客與皇上夫妻的關系,該同樣密切,內裏卻大謬不然。」符太不解道:「怎可能有差異?兩人使的,同樣是老宗的錢財。」高力士解釋道:「如此同裏見異的情況,源於娘娘愛獨攬大權的一貫作風,現在如是,在房州更漫無節制,宗楚客的捐獻,盡入娘娘的私囊,皇上要花費,又或賞與他相好的宮娥,均須向娘娘伸手索取,故此宗楚客與娘娘的利益關系,雖日趨密切,但與皇上,始終有距離,皇上並非直接受益。更有甚者,是娘娘蓄意不讓宗楚客接觸皇上,免宗楚客改為向皇上供應財貨,形成宗楚客親娘娘、遠皇上的特殊情況。」符太贊嘆道:「好小子!確有你的。」高力士謙讓的道:「得經爺看上小子,小子怎敢不盡心盡力?有關皇上、娘娘和宗尚書的關系,一半得湯公公指點,另一半是從在房州伺候他們的太監打聽回來,以供經爺參詳。」接著道:「不論大相人品如何卑劣無恥,他若要討一個人的歡心,有他的一套,昔日聖神皇帝在時,比起武承嗣,他算規行矩步,於諸武裏最得聖神皇帝信任。」符太點頭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