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第十章 縱橫捭闔(第3/3頁)

龍鷹如夢初醒的道:「對!郭元振!」

他非是沒想過,而是因郭元振的實力,等於他龍鷹的實力,卻是備而不用,乃無計可施下的最後一著,因而在宮廷鬥爭上,不被列入他考慮的範圍。

又苦惱的道:「大帥是有自己主張的人,沒人可支配他。」

台勒虛雲欣然道:「本人想問輕舟另一個問題,若能推翻韋、宗的政權,誰登上帝座,可令人人擁護,順理成章?」

龍鷹暗想他心裏的皇帝人選,肯定不是李重福、李重茂,亦不是楊清仁,因其尚未具此威望,且為李顯的遠房親戚,如非進據右羽林軍大統領之位,排隊仍未輪到他。

答道:「李旦!」

台勒虛雲贊道:「輕舟還說不懂政情,只是這個明見,已沒多少人看得通。在兩方勢力惡拚劇鬥之時,韋、宗捧出的是李重福或李重茂,另一方必須捧出個可壓著李重福、李重茂的人,此人就是曾當過皇帝的李旦。我們這個認知非常重要,可使我們有策劃未來的清晰方向,事半功倍。」

龍鷹嘆道:「小可汗說的,小弟連想都未想過。立下未來的骨幹後,我們如何建起能與韋、宗拮抗的新勢力?」

台勒虛雲道:「關鍵人物不是相王,亦非清仁或任何人,而是『玩命郎』範輕舟。」

假若與台勒虛雲不是處於目前般合作無間的關系,又剛得聞他縱橫捭闔的鴻圖偉略,乍聞之,定誤以為被他拆穿了「長遠之計」。

台勒虛雲高明處,是定出與龍鷹沒任何沖突的短期目標,即使龍鷹另有想法,好應留待李旦成了皇帝之後。

龍鷹道:「小可汗太擡舉我。」

台勒虛雲道:「我是實事求是。在當前的形勢下,輕舟不單為能遊走於各大政治集團之間,更是唯一可統合反對勢力之人。輕舟辦到一件事便成。」

龍鷹想破腦袋亦想不到可以是怎麽樣的事,大訝道:「小可汗指點。」

台勒虛雲好整以暇的道:「就是請得郭元振從北疆向西京發出賀函,贊揚皇上任用清仁為右羽林軍大統領,是英明神武的決定,並在事先暗裏讓相王、長公主曉得此事。」

龍鷹的頭皮又發麻了。

此乃「一石激起千重浪」之計,幾不花成本,效用則無從估量。

挾河曲大捷之威,郭元振繼黑齒常之之後,成為中土無可爭議的明帥,對將兵固有龐大的影響力,也是萬民景仰的軍事上的代表人物。經他點名贊賞^楊清仁「一登龍門,聲價百倍」,只要不是韋宗集團者,不論朝中大小官員、京師內的將兵,均對聲譽一向不差的楊清仁刮目相看。

台勒虛雲這番話巧妙之處,是不著痕跡地完成造皇大計的第一步,也是跨得最遠、最重要的一步。

只恨在現今的情況下,不到龍鷹拒絕,亦無更好的選擇,不如此做,如何可助長反韋宗集團的勢力?難道坐著等死?

雖然作繭自縛,然而壯大楊清仁,短線目標是以李旦取代韋宗集團,與龍鷹的「長遠之計」不相違背,其他事,只好留待日後再算。

龍鷹沒猶豫的答應,道:「依小可汗的指示辦。」

台勒虛雲叮囑道:「此事宜早不宜遲,趕在李顯召燕欽融入京前,可收奇效。」龍鷹點頭表示明白。

台勒虛雲道:「召見燕欽融的主意,實出自太平,她因自武瞾時期,一直地位特殊,故在臣將間的影響力根深柢固,非韋、宗可在短期內動搖,我們須好好利用,三兄妹裏,以她最有明見和決斷。」

又道:「他們已團結在一起,只要我們加點動力,反撲韋、宗的新勢力將告成形,是我們於怒海賴以求存的唯一憑恃。」

龍鷹承認台勒虛雲比自己更具視野遠見,點頭同意。

台勒虛雲道:「論隨機應變,天下莫有人能過輕舟,明乎處境,待會見到宗、田兩人,輕舟該清楚甚麽可答應,哪些須斷然拒絕。為了殺你,兩人必說盡好話,怎都不會因言語不合,致談判破裂。」

龍鷹告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