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少年遊 第十一章 小妙境上得妙心(第2/3頁)

張翼軫站在一塊突兀的高石上,望著二人的身影時而山回路轉隱沒不見,時而又如飛鳥穿插於群山之間。直過了大半個時辰,二人終於走得遠了,被山峰實實地遮住再無可能看見,他才跳下巨石,聽風穿林越,看飛花逐水,一路與飛鳥相伴,獨自回到了小妙境。

推開竹門,意外發現靈空正一個人端坐在竹屋中,閉目養神。張翼軫訝然,從未見過靈空也有如此安靜時刻,端端正正坐在方椅上,竟是一臉的嚴肅。

“翼軫,你雖拜我為師,但我只傳授你一個入門的吐納之法外,並無傳你任何道法。道法一途,並無捷徑,從無到有,由淺至深,循序漸進終有所成。萬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道法真諦便是極靜極動,順應四時,調節呼吸,鞏固身命,煉化津液,道力可成。”

“我這便教你無上道法,你且牢記,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翼軫,你只須如法修行,他日必成無上大道,遨遊於天地間,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這無上道法便是:閉氣吞液,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神,神化為液,液化為骨。行之不倦,神精充溢。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形易’則變化,變化則成道,成道則為仙人。”

靈空忽地從椅子上跳下,聳動幾下鼻子,嘿嘿笑道,“翼軫,你且記下了,日後自行如法修行即可。好了,傳法完畢,我這師傅傳道授業的任務便告完成……翼軫,我剛剛從山下買來一壇好酒,你我師徒二人一起對酒當歌,可好?”

怪不得這靈空剛才一臉肅穆,原來是正式傳授道業。怕是只是背誦了幾句道門典籍便交差了事,靈空這便宜師傅果真憊懶得很,這般教徒,也算是當今道門中極其難得的異類了。道門向來追求隨意自然,無論師徒輩份還是傳道之法,俱是並無嚴格規範和要求,但如靈空一般只是背誦一段典籍便草草了事也是絕無僅有的。張翼軫自是不懂其中道理,但這位山村少年自小便生性隨意,硬生生記下了靈空的話,對於靈空相邀喝酒一事卻搖頭拒絕。

少年的理由簡單而直接:他要修習道法,而且他還打算得空修葺小妙境的雜草,清理出一片清靜天地出來。

靈空也不勉強,拎著酒壇自顧自,搖頭晃腦地走了。

少年張翼軫待靈空走後,獨自發愣片刻,然後拎起鋤頭繼續清理門前的雜草。小妙境十畝方圓的雜草便漸漸被少年清理出一半大小的空地出來。少年也不停歇,拿了柴刀砍了些樹枝紮成了籬笆,將先前清理的空地圍起,又盤算著如何將這片不小的空地上分成幾塊,這邊養一些花草,那邊種一些莊稼,一時心思沉浸在勞作的喜悅之中,便覺身心要和這片天地融為一體,同喜同樂,同呼同吸。

自從靈空告知他吐納法以來,張翼軫時常行走之際一呼一吸意念導引,開始時而記得時而忘記,久而久之便如呼吸自如,一吸之間意想天地之間的清氣貫體而入,一呼之時周身的濁氣全部排空。這些時日雖然雜事頗多,吐納之法倒沒有撂下,只是濁氣吐了清氣也納了,張翼軫卻依然如以前一樣,體內沒有半點感覺。

不料今日清理完這些雜草,一種自發的喜悅充滿心間,仿佛這片天地便是自己的身體。這般想著,呼吸之間,少年忽然感覺到一種別樣的情緒充盈心間,是喜悅和放松,是歡欣和飛舞,還有一絲淡淡的不舍與不安。這讓自幼生長在山野林間的少年突然間頭腦清晰異常,這般感覺,就如同農人收割成熟的莊稼、獵人捕獵到追逐多時的獵物時的心境一般無二。

這股感覺由外而生,不是張翼軫自心所感,莫非是這些雜草的情緒影響到了他的內心?張翼軫還未仔細思索其間的原因,驀地發覺久藏於胸口的那股熱力猶如被喚醒一般,開始隨著他的呼吸自上而下流遍全身。熱力所到之處,溫熱、酥麻又躍動,將全身如甘露般滋潤。只過得片刻,少年便感覺身心舒坦,如同炎夏之中一步踏入清涼山般爽快。

這世間修道之士,大抵先由吐納入門,久而久之身體清氣充盈濁氣不生,便可閉氣生精,煉精為神,化神為境。化境即成,便可身外化身,大道初成。大道初成,更進一步上感天道,得窺天機,此時便可天人合一,初悟天心。

修道之士不計其數,數千年來從未有人想過體力尚未生成道力之時,是否只憑吐納呼吸便可與天地感應道交。無數典籍傳授的全是引氣入體,化氣為精,其後煉精為道力,道力越是純粹和渾厚,便離與天地交際境界越近。道力乃天地之力,自然可感應天地。但道生萬物,這呼吸之間,吸入和吐出的也全是天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