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有人帶路(第2/3頁)

果不其然,廖財說道:“我鄉下親戚的孩子,帶去鎮子上討個生活。”他似乎不願多說,敷衍道:“原來遇上了一位先生,失敬了!”話雖如此,他人已轉身看向別處。

大河有二、三十丈寬,雨後的河水透著渾濁。波濤對岸,似有小船緩緩搖來。

無咎沒作多想,徑自坐在石頭上歇息,並扯著領口圖個涼快,不忘好奇道:“兩位小妹妹,怎麽稱呼呀……”

兩個孩子沒敢應聲,面面相覷,彼此的眼光遊離了片刻,其中個頭稍高些的撩起臟兮兮的發梢,一雙黑眼忽閃著,怯怯道:“回先生的話,我叫杏兒、她叫棗兒……”

名字倒也簡單好記,連姓氏都省去了。

無咎還想說笑幾句,卻聽到一聲悶哼,兩個孩子隨之顫抖而低頭不語。他擡頭去看,見廖財緩緩轉過身去。

這位廖財身為長輩,也太過嚴苛,瞧瞧那兩個孩子嚇得……

無咎心有惻隱,卻懂得莫管閑事的道理,搖頭笑了笑,坐在石頭上歇息。好在連日陰雨,天氣不算悶熱,有陣陣風兒吹來,一時倒也涼快。

正當五月,夏草茫茫,烏雲徘徊,幾縷陽光乍泄,景色有序而萬物欣然。

盞茶的時辰,渡船來到岸邊。

小船兩丈長,有些破舊,當間隔著柵板,艙底的積水搖晃可見。搖船的是個老實憨厚的鄉下漢子,四十多歲,膚色黝黑,赤膊赤腳。他將船停穩了,招呼岸上的客人上船。

無咎隨著眾人上船,坐在船尾的柵板上,緊緊摟著包裹,總覺得小船要散架了。

廖財帶著兩個孩子坐在船中,眼光在無咎包裹中的劍鞘上稍稍留意,卻見包裹的主人滿臉的慌張,不由得暗暗嗤笑了一聲。

一炷香過後,小船順利抵達彼岸。

無咎付了船資,上了岸,又是一陣糊塗。前方有兩條小道,卻一左一右而不明去向。

背簍子的老漢或許住在不遠處,循著河堤走遠了。廖財帶著兩個孩子就在前方,也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且問問船家……

無咎轉過身來,卻見船家已調轉船頭離開岸邊。他只得從懷裏掏出祁散人的那張繪有輿圖的獸皮,尚未辨清所在,只聽有人說道:“無先生,何故徘徊不前?”

廖財走了沒多遠停了下來,並回頭詢問。兩個孩子亦步亦趨,猶然惶惶怯怯。

無咎忙道:“由此一路往南,記得要途經鐵牛鎮,卻不知要走哪一邊……”

廖財伸手摸了摸稀疏的胡須,笑道:“我便住在鐵牛鎮!”

有人帶路,真是湊巧!

無咎收起輿圖,背緊了包裹趕了上去。

廖財眯縫著眼,轉而舉步往前,說道:“我以為先生遊學在外,並不計較去處,卻不想竟然同路,早知如此,彼此便該親近、親近……”他緩了一緩,好奇問道:“先生隨身帶著短劍,莫非還是尚武之人?”

無咎追到近前,隨聲道:“聽說南方有靈山,便有心去遊覽一番。”他拍了拍肩頭的包裹,如實又道:“擺設而已,純屬壯膽!”

“先生倒也實在,呵呵……”

廖財竟然笑出了聲,整個人也顯得溫和了許多,接著說道:“先生此去,算是跟對了人……”他回頭一瞥,很是神秘地笑了笑,隨即又忍不住揭開謎底:“我所在的如意酒家,常年住有南來北往者,其中不乏奇人怪客,先生若能結識一二,或可結伴同行,倒也不無裨益!”

無咎連連點頭,趁機攀談起來。

從廖財的口中得知,鐵牛鎮就在三十裏外,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有鐵牛嶺聞名四方,還有橫穿南陵的易水從中經過,乃是遠近通衢之地。而如意酒家,更是賓客盈門,等等……

一個時辰之後,四人停下歇息。

所在是個山崗,搭著一座簡陋的草亭子,並有石桌、石凳擺放其中,以便來往行人歇息。此時天近黃昏,雲光晦暗。而居高望去,幾裏之外的情形倒也瞧得分明。只見山巒疊嶂,草木疏影,房舍、街道隱隱預約,炊煙霧靄朦朦朧朧。

據悉,那便是鐵牛鎮。

廖財坐在亭中的石桌旁,舉手示意道:“接連趕路,著實累壞了,且天色已晚,歇息片刻再走不遲!”他解下腰間的布囊,變戲法般地從中掏出幾個油紙包來,待肉脯、幹果一一呈現,又摸出一個精巧的酒壺與兩個杯子,親熱相邀:“先生莫要見外,且吃些點心……”

無咎從早上出門,便沒吃東西,此時早已疲憊不堪、且又饑又餓,湊過去抓起肉脯大吃起來。

廖財才將攤開吃食,便有人上來風卷殘雲。一包肉脯轉眼沒了,接著便是果子,一點都不客氣,像是經年的老友,而彼此還沒有這般熟絡吧?他稍稍愕然,隨即又微微含笑,給倒了杯酒,勸道:“先生,且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