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創世紀(第3/5頁)



終於,在他從軍後的第十年,即他28歲的時候,少將軍銜的卡爾率軍收復了被太陽聯邦高壓統治長達十一年的海華特拉星球。對於已經投降的敵軍,他居然不顧太空軍事公約,悍然下令手下軍隊成批處死了210萬戰俘!

此舉在太陽聯邦和銀河聯邦都引起了震動,當時還是梅卡達星球執政官的霍普爾森•德拉斯率先站出來嚴厲指責這一殘暴做法,在他的一再堅持下,銀河聯邦通過了決議,讓當時的卡爾•狄士雷利少將遭到了降職和監禁一年的處分。雖然狄士雷利在解除監禁重返軍隊後,很快立下了新的戰功而重新得以晉升,但是兩個人不和的傳聞卻由此一直存在。

隨著戰爭的一步步進行,狄士雷利的戰功和軍階如火箭般上升,與此同時,在後方作為政治家的德拉斯在政壇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可是由於狄士雷利在戰爭中那好殺戮的性格依舊沒有絲毫改變,而德拉斯對他的指責也越來越嚴厲。

“這個戰爭狂人多活一分鐘,宇宙中流出的血就要多10000升!”他在一次聯邦會議上如此抨擊,帶著痛心疾首的表情,“我們必須遏制他!阻止這個屠夫!”

但是大多數的銀河聯邦議員沒有支持他,因為對於正在和太陽聯邦決一死戰的銀河聯邦來說,這樣一位傑出的統帥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狄士雷利讓敵人流血,那麽每分鐘流出的10000升的血將會是銀河聯邦戰士的吧?

於是,狄士雷利元帥依舊獲得重用,掌握著軍隊的指揮權,領導著麾下軍隊一個個攻破了太陽系的各大行星。

如今銀河系的戰局已經全部平定,連太陽都已經被毀滅——當然,摧毀整個太陽系的做法也遭到了德拉斯的極力反對。霍普爾森•德拉斯還當選為聯邦元首,那麽立下赫赫戰功的狄士雷利元帥也將毫無用處了吧?

“回到海華特拉星球是我幾十年的夢想,我18年的浴血奮戰只是為了奪回屬於我的東西。”台下的眾位軍官正在胡亂猜測時,又聽見卡爾•狄士雷利淡然而又欣慰的話語——完全是發自於內心的話語,“以後新聯邦的安全,就要依靠各位了。血已經流得夠多了,以後大家的任務,就是要把血跡沖洗幹凈吧!”

於是,宇宙歷元年5月5日,在軍隊的歡呼和簇擁下,年方35歲的前聯邦軍隊元帥搭乘普通的太空運載飛船“塔羅斯”號飛離科培爾星球,消失在茫茫太空,去開始他傳奇式人生的新旅程。全軍將士肅立致軍禮,一直目送到飛船消失。

如果一切都到此為止的話,那麽將會是一個非常圓滿的結局,政局從戰時向著和平時期穩定過渡,而銀河系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也可以真正安定下來休養生息。然而,自從聯邦元帥卡爾離去後的三個月時間裏,形勢卻急轉直下!

首先,基於戰爭已經結束,龐大的戰爭機器——軍隊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為了減輕聯邦人民的負擔,向來對軍人沒有好感的德拉斯元首當即下令在軍隊中裁員近40%,一批被認為在戰爭中犯有罪行的將領也遭到了解職和追查。

理所當然地,這種操之過急的做法引起了軍隊的不滿,從一般士兵到高級將領,暗地裏都對元首大發牢騷,氣氛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而在被強行遷移的太陽聯邦遺民中,也爆發了小規模的騷動。由於不堪忍受銀河聯邦士兵的歧視和虐待,也不願被分散地遷移到陌生荒涼的星球上去,太陽聯邦的遺民裏不斷地有人持械起義。但是,遭到政府不公平待遇的軍隊消極怠工,不願有效地鎮壓起義,於是,動亂馬上擴大到以科培爾為中心的12個星球上。

聯邦政府焦頭爛額,政治家出身的德拉斯元首沒有處理軍事的能力。得不到軍隊的支持,政府甚至無法有效控制首都科培爾的局勢。無奈之下,德拉斯元首準備作出一定程度的讓步,以緩和日漸嚴峻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他恢復了當年卡爾•狄士雷利麾下三員名將:愛德蒙•馮•斐迪亞斯(銀河艦隊司令,32歲)、托羅斯基•科塔夫(銀河空軍司令,46歲)以及奧萊托•德•摩爾(空軍陸戰隊司令,37歲)三個人的上將職務,令其全面負責起聯邦的治安。

在號稱“三駕馬車”的三位將軍的指揮下,動亂漸漸開始平定。

然而,形勢剛剛好轉,就在一個驚人的噩耗下又再度惡化!

“狄士雷利元帥在海華特拉星球上被太陽系的暴民刺殺了!”

“兇手還砍下了元帥的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