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濮陽之血(第4/7頁)

韓申的笑容不燦爛,但很誠懇;他的眼睛不銳利,但很有神采;他看起來似乎不聰明,但有一種大智若愚的氣質,荊軻幾乎在刹那間便喜歡上了這個陌生人。

韓申看著這個掃地的少年,從他的勤勞裏看出了他的執著。韓申喜歡執著的人,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個持義不移、堅持到底的人。他為了追求理想,甚至不惜摩頂放踵、赴湯蹈火。

韓申對這個少年說,他來拜訪公孫羽先生。荊軻說師父就在書房裏。韓申道謝而去,不多時便走了出來。大約他覺得公孫羽過於嚴肅,不如面對這個年輕人那麽令人輕松。

荊軻看到韓申出來,便把掃帚放下,對這韓申天真地笑了。於是,他們就在這滿地的落花中坐下,席地暢談,直到日上三竿。荊軻要留韓申吃午飯,韓申從背囊裏取出一壺酒,練劍的人聞到酒香,頓時精神大振。一個青年,一個少年,談著各自的所憎所愛,談著練劍的心得,以及對人生的感悟,不知不覺間,那酒壺全空了。

此時已是夕陽西下。院中的兩個年輕人談興正濃,仿佛久別重逢的知己。

過了幾日,韓申又來了。這樣的會面充滿了激情與喜悅,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結交是講究緣分的。後來,韓申索性就在濮陽住了下來,為的是能與荊軻朝夕相處。

現在面臨強敵,韓申決定公孫羽一起死守濮陽,而他荊軻卻不能與朋友一起同生死、共患難,思之怎不令人悵然?

麗姬突然開口打斷了他的思緒:“爺爺的劍譜還在你懷中嗎?”荊軻聞言急忙伸手到懷中探摸,掏出一方寫滿小篆的素帛來,才松了一口氣道:“幸好剛才與秦兵交手時沒弄丟。”

麗姬點了點頭,她自出城之際,就將爺爺托付給她的劍譜交給了荊軻。荊軻沒有多問,理所當然地以為那是先生托她轉交給自己的。荊軻並不知道,在麗姬的心底,當她把劍譜慎重地交到荊軻厚實的掌心上時,她所交付的不僅僅是一部代表公孫家世代相傳的武功絕學,其中更安放著她一腔忐忑不安的少年情懷。

然而這一切,荊軻卻毫不知情。他永遠想著師父、想著國家、想著天下,他的心總是停駐在遙遠的理想之中,從而總在不經意間,和麗姬熾熱的眼光相錯而過。

知道劍譜未失,放下心來的麗姬早已疲憊不堪,擋不住深深倦意,靠著荊軻沉沉睡去。荊軻看著她清秀明媚,卻雙眉緊鎖的面容,不禁輕輕嘆息了一聲。

兩人在山中躲了幾日,因為不知山外情況如何,生怕遇到秦軍,不敢隨便走動,只得暫時棲身在山神廟中,幸好隨身帶了幹糧,渴了飲些山泉,倒也一時無憂。

荊軻心中焦急,卻也無 可奈何。這晚,兩人在大殿之中正睡意朦朧,忽聞廟外蹄聲紛亂、人聲嘈雜,兩人大吃一驚。荊軻急拉麗姬跳上龕台,躲入神像之後。

只聽許多人吵吵嚷嚷走入院中,一人道:“他娘的!一口氣跑了幾十裏,老子的腿都快要跑斷了,到這兒喘口氣吧。”

荊軻聽他操著衛國口音,而且聲音很熟,正感驚疑,殿門已被踢開,一群人亂哄哄地闖了進來。荊軻偷眼看去,但見來人都是衛國士兵的打扮,身上大多血跡斑斑,甚是狼狽。為首一人濃眉大眼、相貌粗豪。荊軻看見他,大喜過望,立時從神像後跳了出來。

那夥人見大殿空蕩無人,正自松了口氣,忽見半空中跳下一個人來,不禁驚惶失措,“嘩啦”一聲向後急退,手持兵刃準備迎敵。

此時麗姬也從神像後面跳出,歡叫道:“彭將軍!”

為首那人借著月光看清了兩人面目,也是驚喜萬分,叫道:“荊兄弟!麗姬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