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西出陽關 第六章 忠義之心(第6/11頁)

盧雲道:“臣是聽柳侯爺說的。”

公主聽了柳侯爺三字,忽爾沉吟片刻,輕聲問道:“柳侯爺?你說的是柳昂天麽?”

盧雲聽她直呼名諱,頗為無禮,但隨即想起此女乃是本朝公主,說來滿朝文武都是她的臣子,她要直言其名,自無不可,只好嚅囁地道:“正是柳……柳大人。”

公主嘆息一聲,道:“當年禦駕親征時,我還沒生下來呢。可憐我這伯父英明神武,卻在前線駕崩,留下了這幅社稷重擔給我父皇……唉……”

盧雲奇道:“伯父?”

公主道:“我父皇便是先皇武英帝的弟弟,武英皇帝當然是我的伯父了。”

盧雲醒悟,立時連連點頭。

只聽公主幽幽地嘆了口氣,道:“父皇繼任時只有十八歲。那時國家風雨飄搖,先帝又給奸臣殺了,天幸父皇出來主持局面,不然兵兇戰危,軍臨城下,真不知今日朝廷會是什麽樣子。”盧雲點頭道:“那年也先可汗已然包圍京畿,想來皇上確實是大仁大勇的英雄,才敢接下這個重責大任。”

公主微微一笑,道:“你這話是真心的麽?還是隨口奉承阿諛?”盧雲臉上一紅,忙道:“殿下明鑒,臣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焉敢行此無恥之事?”

公主笑了笑,道:“你別怕,我知道你忠義武勇,要不是如此,你方才……方才也不會為我舍去一命了……”說到這裏,她臉頰上忽地現出一抹紅暈,跟著望向盧雲一眼,緩緩低下頭去。

盧雲心道:“看公主這個模樣,當是受驚未復,須得休息一番。”當下躬著身,道:“公主殿下勞累一日,還請休息片刻。”

公主擡起頭來,往盧雲望去。兩人四目相接,盧雲只覺公主的目光滿是關懷之意,心道:“這位銀川公主果然愛民如子,便對臣下也是呵護備至。我為這等人舍身,卻也不枉了。”

公主取過手帕,在他額頭上輕輕擦抹,柔聲道:“你流血過多,是該休息一陣,快去歇著吧。”盧雲答應一聲,自去崖邊坐下。他運功療養,慢慢地物我兩忘,反空照明。

“無絕心法”發動,深厚內力在體內流動,霎時間四肢百骸無一不暢。想來此次外傷雖重,但內力卻絲毫無損,當不至有大礙。

公主見盧雲運功休養,也自去崖邊坐下歇息。

四下一片靜寂,除了山風呼嘯,絲毫聽不到一點聲息。公主望著天邊若隱若現的晚霞,想起日後命運未蔔,不知能否再返中土,心中也是思緒如潮。其實此次和番本不該她出嫁,嫁的是幼妹玉寧公主。這位小公主的母親名喚顏貴妃,早已在皇帝面前失寵,這玉寧又與皇帝不甚親近,便嫁出去也無啥心疼。孰知顏貴妃連夜哭求銀川公主,希望她能勸說皇帝收回成命。也是玉寧年小稚弱,銀川公主不忍她孤身嫁到異鄉,便親向皇帝請命,由自己替代玉寧和番。只是她萬萬料想不到,好好一樁婚事,竟會陰錯陽差的成了一場大鬥爭,真是始料未及了。

正想間,忽見盧雲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她連忙搶上前去,將他扶住,說道:“不是要你歇息麽?怎地又起來了?”盧雲道:“臣已然復原許多,不礙事的。只是公主殿下一日不可無食,待臣去張羅些吃食的來。”說著便提起彎刀,要在崖頂上尋找吃食。

公主怕他傷重難行,急忙道:“你要去打獵麽?我與你同去。”方才兩人共經生死大難,公主已然不把他當外人看待。她心地本就善良,此時患難相依,對盧雲更是和善親切。

盧雲自知危難間已有極多不妥舉止,此刻兩人俱都平安無事,豈能再有逆亂舉措?當即搖頭道:“這等賤役粗活,豈敢勞動公主?還請公主稍事歇息,臣自去尋找便了。”

公主正待要說,盧雲卻已轉身離開。只見他躬著身子,緩緩倒退幾步,這才轉身離開,舉止間甚是恭謹,全不同懸崖上的果敢自在。

公主見了他的拘謹模樣,忽地一笑,心道:“這人一會兒大膽包天,便是我的話也敢違背。一會兒卻又小心翼翼,像是怕極了我,當真奇怪得緊。”

想到方才在懸崖上生死一線的情景,心中忽又怦怦直跳,好似盧雲的手臂還環在自己的腰間,將自己緊摟在懷中一般。

盧雲哪裏知道公主的心事?他此時全身疼痛,只因心懸軍情,這才難以安歇。擡頭看上,見天色已晚,便急急走到崖邊,從峰上遙望而去,想找出秦仲海部隊所在。

放眼望去,只見四野間一片霧茫水氣,遠處山嵐隱隱飄舞,好一片霧蒙蒙的美景,卻看不到秦仲海的軍馬何在。盧雲心下發愁,暗道:“不知秦將軍他們退到了何處?眼前若要脫險,非找到他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