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食亨一脈(第2/2頁)

倒是曹仁父精於烹調之術的一節有班班可考的證據。據魏誼正所著《食德與畫品》附錄的一卷家史雲:曹仁父與呂四娘、路民瞻、周潯、呂元、白泰官和甘鳳池等七俠因看不慣八俠之首了因和尚淫暴無行,失俠道,於是相約合擊之。奈何了因和尚的武功太高,已練成以意為劍、以氣為刃的神技,七俠絕難匹敵,不得不合其中六俠之力,分別引住了因和尚的雙耳、雙目以及兩只鼻孔所能感應的方位,再由擅長輕功的白泰官以淩空踏虛的身步,從百步以外的高處飛身下擊。饒是如此,也累得白泰官空襲三次,在了因和尚的天靈蓋上鑿了三個六寸深的窟窿,才算格斃此僧。然而,這竟是曹仁父畢生行俠仗義的諸般作為之中唯一殺了人的一回。卻是江南八俠也好、江南七俠也好,毋乃聲名太大,眾人不得不潛逃流竄,曹仁父竟爾改姓魏氏,以人甫為名,這才衍出了魏氏一族。不過,改曹成魏之前,曹仁父原有妻房子嗣,這一支—據魏誼正家史著錄—於仁父初遭捕逃之禍時即已過繼於同宗,且曾得素席三門二十七道菜的嫡傳。到了乾隆年間,還出了個曹秀先,做過不小的官,卒謐文恪。算是給祖上爭了光—也為所謂反清復明的種族傳奇添了諷刺。

曹秀先的素膳曾經乾隆親嘗,還有禦筆題詩為贊。乾隆的詩格調不高,可是於此一時的曹家則是無上的榮寵。詩曰:“濃蔭數遍囀雀黃/露井桃邊醉異香/寄語枝頭休喚遠/君家素手試羹湯”。這首詩用了王昌齡《春宮曲》和王建《新嫁娘詞》裏的語匯,說的卻是曹氏傳家寶膳中的“素燒黃雀”。詩意雖無甚深摯,但是既推崇了這菜色栩栩如生,也調侃了素食逼肖野物的俗習,不失為一首可愛之作。

倒是那曹秀先其實並非俗吏。他的素膳贏得乾隆品題,賜以“食亨”之號,可他自己卻不愛吃素,據《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卷下載:文恪肚皮寬松,必摺一二疊,飽則以次放摺。每賜吃肉,準王公大臣各攜一羊腿出,率以遺文恪,轎箱為之滿。文恪取置扶手上,以刀片而食之。至家,則轎箱之肉已盡矣。”這一則表面上說的是曹秀先肉食巨量,殊不知此量乃是曹仁父傳下的一門內功。當乾隆殿下群臣將上賜羊腿轉讓給曹秀先吃的時候,正好給了他練這“無量壽功”的機會。“無量壽功”即是將大量高蛋白食物於短時間內送入胃囊,並立刻轉化成輸通到胸腔各部位穴脈的純陽之氣。曹仁父日後改名換姓,於是連魏氏這一支也代代沿習此功。魏誼正在《食德與畫品》的附錄家史中即如此寫道:“余之高祖君洛公最嫻此技,其身長七尺,腰幾重圍,肚皮作五疊。蓋亦天賦異秉,非困學可逮焉。”這魏君洛在嘉慶年間曾在北京開一素齋餐館,招牌菜便是“素燒黃雀”。且正為了讓這道菜的襯底看來青翠欲滴,魏君洛更開發出一種尚未及為時人所重視的菜蔬—豆苗。另一方面,固然曹家人不知另有魏家這一支,而魏家人則一向了解其宗親本旁行於曹,是以對曹家的起伏動靜分外留意,自然也知悉乾隆禦制贊詩和“食亨”品題二事。從而開餐館的魏君洛還特別給這豆苗起了個別名,叫“桃邊香”,呼應的正是“露井桃邊醉異香”之句。到了北伐前後,又有魏家的後人另開了一爿“桃香館”,卻已是葷素菜皆備,操其業、營其生的店東也已經不知道這“桃邊香”即是豆苗,更遑論曹、魏二家同源異流的掌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