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言洞府是鰲宮(第3/4頁)

卓王孫仰首往上看,薄薄的海水覆蓋在洞頂,洞頂上是一層透明的琉璃狀硬殼,將海水隔絕。依稀的光芒透下來,照亮這座洞府。洞府中沒有任何火把、燈燭,因為空氣在這裏面,是如此珍貴。

海面上,風暴肆虐,撕扯出百丈雷電,擊打在洞頂。這座礁山極為堅硬,巋然不動。

卓王孫忽然明白了那麽多人可以潛藏在水底的原因。

這座礁山實在太大,被挖空了之後,中間儲存的空氣,可供上百人呼吸幾天之用。想必等幾天之後,海潮褪去,山頂的琉璃裝硬殼就會打開,吸入新鮮的空氣。就算退潮的海水依舊漫過山頂,但已不是很深,灌入新鮮的空氣不是什麽艱難的事情。

令人驚奇的是,如此大手筆,堪稱鬼斧神工,曠世難見。營造如此海底洞府的人,抓走小鸞究竟為的什麽呢?

洞府裏濕氣極重,不斷有水滴自山頂落下來,被洞裏上升的氣流攪碎。卓王孫擡頭,細碎的水滴正落在他眼中。

仿佛能看到彩虹的顏色。

若不是太過陰冷,這裏真像傳說中的水晶宮殿。

卓王孫緩緩舉步。

那些正在排水的人心底頓時升起一陣冰寒,呼吸隨時都有可能終止。他們想扔掉手中的勺子,抓住心口,將心臟挖出,以便能接觸到新鮮的空氣,但卻連一根指尖都無法挪動,只能任由驚恐在他們軀體裏肆虐,以蒼白如死的目光,目送卓王孫慢慢走過,一步一步走向深邃漆黑的地心。

然後虛脫。

他們心底升起一種莫名的恐懼:這座海底洞府,即將毀滅。

黑色的石階,仿佛沒有盡頭,通向深沉的黑暗。卓王孫一步步向下行去。洞府中是那麽孤寂,寧靜,沒有光,也沒有一點聲音,仿佛這裏就是宇宙的盡頭。

忽然,他眼前出現了佛。

一只蓮花從洞底最深邃處湧出,伴隨蓮花的,是地,水,火,風。剛誕生的釋迦太子站在蓮花上,雙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九條顏色各異的巨龍自四面八方圍住他,吐出清澈的泉水沐浴他。

這不是石像,而是兩千余年前發生過的真實景象,不過被時光凝結住了,凝成這一座石雕。所以才能如此動人,只一眼便能令人跪拜。

石雕巨大,釋迦太子高三丈三尺,幾乎占據了洞府的大半。九龍雖巨,在他面前卻宛如蟲蟻。

釋迦太子的容顏隱藏在洞府最深邃的底處,依舊遍開慈柔。眾生所受的一切悲苦,都成就了他的悲憫。他指天指地的雙手,不是為了宣示威嚴,而是慈悲。

卓王孫靜靜地站在釋迦太子的像前,擡起頭來。山頂旋下來的水滴,就像是天雨之花一般,曼妙地垂落在太子頭上、身上。

卓王孫淺淺一躬。

如果世上真有佛,真能夠保佑小鸞的平安,他亦不會跪拜。

他施禮,只不過是在贊嘆,人的虔誠,怎會創造出如此偉大的作品?佛,究竟是存在於浩淼的天外,還是工匠的指尖上?

面對如此恢弘的雕像,他輕輕嘆息。

而後,緩緩回過。

地底是一座巨大的集市。星光隱微,照出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影。有很多鋪面沿山而建,再往上便是一層層鑿巖壁修建的民居。中年婦女在買著柴米油鹽,年輕姑娘在選著胭脂花線,貴家公子在挑著粉靴綢衣,農夫農婦們在看著牛羊豬圈。華麗的綢緞鋪掛滿了綾羅絲緞,巨大的飯莊裏坐滿了高朋貴客,交織的道路上擠滿了逛街的人們,就連最寒酸的小攤也不乏人光顧,老板臉上堆滿了諂媚而殷勤的笑容。他們似乎習慣了微暗的光線,在這座海底之城中自在的徜徉著,一如海底那些不見陽光的遊魚。集市上人頭攢動,喧嘩之聲甚囂塵上。

——這一幕,和海面上演出的佛本生故事,何其相似。

卓王孫若有所悟。

兩行紅燈,在人群中隔出一條狹窄的道路,直通釋迦太子像。

——這一幕,和海面上演出的佛本生故事,何其相似。

卓王孫若有所悟。

兩行紅燈,在人群中隔出一條狹窄的道路,直通釋迦太子像。

佛像下有一個幽暗的洞窟。

那是個狹小、低矮的洞窟,穢土成堆,汙水四溢。世間一切的垃圾仿佛都聚集在了這裏,殘食、死魚、敗藻、淤泥堆積如山,發出陣陣惡臭。

洞窟的正中間,是一只七層蓮座。蓮座用精鋼鑄就,每一層用一種顏色描繪出蓮蕊的形狀,七層蓮座,便是七彩。一位白衣老人端坐在蓮座中心。

老人面容清矍,胡須很長,眉毛也很長,就像是一位鶴發童顏的仙人。他的神情極為寧靜,仿佛置身之處並非汙穢之地,而是佛陀講經的眾香國。一股淡淡的旃檀香氣從他身上透出,竟連四周的惡臭也遮掩不住。片片白羽織成羽衣覆住他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