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絳宮明滅是蓬萊(第3/6頁)

只要他在,就沒有人可以傷害她半分。

山海動搖,水如龍吟。

巨大的海嘯漸漸漸止息。所有人都驚訝地發現,這一擊,竟令緊逼的大明艦隊,齊齊後退了整整三丈!所有士兵看著虬髯客的目光,都充滿了驚懼,竟無人再敢靠前。

他仿佛,又恢復了那個執虎符而號令天下的王者,無人敢逆視。

蘭丸幾乎忍不住要鼓起掌來。

紫影閃動,虬髯客依舊淡淡站在礁石上,卻已有了君臨天下的氣概。

他的掌中,瑟縮著一個人。

黃衣使者。

虬髯客方才一掌,不但擊退了大明艦隊,而且成功避開了楊逸之,將黃衣使者擒到手中。

——莫非他早就看出,黃衣使者才是大明軍真正的指揮?

他輕輕抖袖,黃衣使者落在地上。

虬髯客微笑:“公主。”

楊逸之駭然變色。這位黃衣使者,竟然是大明的公主?

這怎麽可能?

黃衣使者擡頭,他的臉色蠟黃,目光遠遠望著他,卻突然露出了一絲調皮之色。

那一刻,楊逸之猛然醒悟,這位“黃衣使者”,必定是永樂公主。

但公主怎會屈尊隱身,來到軍中,或明或暗地幫助他?

若沒有公主,老父楊繼盛必然被當作牛馬對待;若沒有公主,他縱然聚合兩千武林豪客,亦無法對抗倭寇,更不可能取得如此大捷。

為什麽?

虬髯客淡淡道:“你想知道為什麽?”

他笑了笑,手指拂過黃衣使者的臉。一層層的黃粉,在他的掌風中滑落。一張嬌媚而微帶倔強的面孔,出現在眾人面前。大明官兵忍不住一陣驚呼。

楊逸之再無懷疑,那人的確就是永樂公主。

虬髯客悠然道:“盟主可曾記得兩年前,天授村中,曾以一曲《郁倫袍》幹謁公主,為父祈命?[1]”

楊逸之自然記得。也正是那一日之後,他為救公主脫困,不惜血戰。但卻陰差陽錯地邂逅了另一位女子,成就一生的傷痛。

怎能忘記?

虬髯客慨嘆:“可惜,從那日後,公主就再也無法忘記那個一身落滿桃花的白衣男子。所以,當她躲在井裏,避開蒙古的騎兵後,就來找她的皇叔,詢問男子的下落。”

永樂公主身子輕輕地發抖起來,往日宛如夢魘一樣緊緊縛住了她,令她無法逃脫。她只能看著那個白衣男子,祈求他救救自己。

就像他殺破連營,來救另一位女子一樣。

楊逸之心中一陣觸動。

《郁倫袍》的錚錚之聲,似乎又在他耳邊響起。那時,他沐浴清泉,心無渣滓,以漫天桃花為琴,彈奏一曲《郁倫袍》。不爭,不殺,無忿,無垢。

此後他流落塞外,歷盡磨難,卻忘了這一曲《郁倫袍》從此便響在另一個女子的心間,從未停息。

濁世無情,那彈琴花下的白衣男子,從此便成為她的光芒,是她在鎖閉深宮的日子中,反復追憶的一段傳奇。

一見良人,誤盡此生。

楊逸之豈能置之不理?

他踏上一步,道:“放了她!”

虬髯客緩緩搖了搖頭:“傳聞盟主的風月之劍天下無雙無對,乃是天上仙人遺落的仙訣,風月一出,必勝敵手。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便是數個時辰之內,只能施展一劍。”

他淡淡道:“孟天成。”

茫茫紫霧中,倏然出現了一輪血色的彎月。那不是月,而是刀,冷艷如妖月一樣的刀。孟天成像是一抹妖魂一般,隱在紅月之後,在場之人不乏高手,卻沒有人能看清他是怎麽出現的。

虬髯客緩緩道:“逼盟主大人施展出他的風月之劍。”

孟天成踏上一步,他手上赤紅的光芒突然激烈地旋轉起來!

這是一柄妖刀,此刀一出,必飲鮮血而還。

紅月後的少年,亦是當世傑出的人物,沒有人能在他的舍命一擊下,還能隱藏實力。而一旦施展出那招風月之劍,楊逸之就再也無法對抗虬髯客。

虬髯客嘴角含著一絲冷笑。只要控住了楊逸之,他就可以挾持公主,要挾這些人退兵,誰若不從,便立即格殺!

公主仿佛也預見到了這一幕,搖著頭,閉上了雙眼。

楊逸之與孟天成隔海相對。風濤峻急,在兩人中間炸開。

孟天成赤紅的眸子中卻沒有半分感情。

他隨時都願意舍棄性命,只因他欠虬髯客的恩情,重如泰山。

少年時,他被仇人暗算,慘遭滅門之禍。正是吳越王救了他的性命,十年禮遇,堪比國士。也正是吳越王,讓他娶到了最心愛的女子為妻。

猶記得,數年前的一個中秋之夜,他從王府後花園經過,邂逅了一生中最心愛的女子。那一刻,月色如水,綠衣少女站在桂樹之下,擡頭仰望,仿佛從月宮中偶然墜落的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