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第6/9頁)

“那是誰教給李鳳說的呢,我們沒離開過她!”

有人用傳音的方法,只有讓一個人聽見,這一定是那位皇甫和搞的鬼,剪紙為鳥,口吹氣能飛,長孫弘簡直給他迷住了,對他信任有加,一切都是他搗的鬼!”

楚平道:“你說他不會武功,這一點可能錯,這家夥的武功一定很高,深藏不露而已,像施展傳言入密的功夫,是一項需要很深內功的功夫!”

軒轅奇恨恨地道:“不管他有多大的本事,我誓殺此撩,這種人太陰險了!”

朱若蘭望著李鳳的屍體道:“現在怎麽辦呢?我們對皇帝怎麽交代呢?”

楚平一嘆道:“對官家沒有什麽不能交代的,我們反正已盡了心,倒是對死者耿耿難安,她如此地相信我們,一切行止都聽由我們,我們卻沒有能保護她的安全!”

大家都低下了頭,軒轅奇尤其慚愧,楚平道:“李鳳活著沒有享過一天福,死得如此痛苦,完全還是皇帝害的,否則她在梅龍鎮上,何等逍遙自在,現在我們只能為她盡一點心,把她的遺體以宮禮殯硷了,然後要地方素衣白馬,香親宮輦,把她的遺體送進京去。”

朱若蘭道:“地主官求奉旨意,恐怕不敢遵辦!”

葛天香道:“這交給我好了!我以內廠的身份去交涉,他們敢不聽,在我這個大档頭沒辭職前,職權仍在!”

她趕到了前面的府城,不到半天,果然把一切都辦好了,完全照宮妃之儀,殯殮了李鳳,然後由軍士開道,向京師進發而去。

大隊人馬,進行時聲勢就壯觀多了,而且照宮儀進行,每經一縣,地方官員都要整衣跪接送,搭棚難攤路祭致敬,這些排場已經夠瞧了,但是更可觀的是棺木上的刻字前的靈旗,居然寫著“故大明妃子李鳳之靈”。

李鳳跟官家的關系,知道人的並不多,皇帝也沒有確定她的封號,這是要朱若蘭自作主張這麽做的,楚平先前並不贊同,但是經過若蘭與葛天香力爭之後,這個年輕的江湖奇俠也同意了!”

他們是要為這個可聆而薄命的女郎出一口氣,她的一生直接是毀在長孫弘的爭權手上。

間接的卻與皇帝有點責任,至少是他太軟弱,沒有及時作個決斷的表示。如果他在金陵,知道李鳳懷了身孕,立時正了她的名份,然後下詔著令該地駐軍護送入京。

這些災禍就不會發生了,長孫弘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胡來,因為謀刺皇妃,尤其是還牽涉到大統的關連,罪發出來,如同叛逆殺君,應予以誅滅九族的!就是他有這個肚子,除了他自己幹,也沒有一個人敢為他出手的,不管他對人有多大的恩惠,那個人最多敢以身報,禍延九族的大罪誰也不敢做的!

而皇帝所以要楚平他們悄悄地把李風送到京師去,主要的是為了面子,他在誅卻劉謹後,復振朝綱,把以前的荒唐行為,全部推在劉謹頭上,說自己沉迷酒色,只是故懈權臨之心,暗中卻連絡江湖志士,瓦解了三廠的勢力一復滅威,重振廷儀!

廷中重臣大員,紛紛上表頌揚聖德,皇帝在私遊江南時,卻臨幸了民間女子,這個消息多麽有點有礙聖威!

官家表示晉京後,要把李鳳安排在一個姓李的大臣家裏,由他認為佳婦兒,然後再由太後做主,接進宮去,這樣對朝中也好交代一點,這固然是比較好,楚平才勉強答應了,但是中途出了岔子,使得楚平感到很歉疚,未得廷同意,擅自加晉妃子的封號,這是很大膽的措施。

但是朱若蘭卻有恃無恐,因為官家親筆密旨還在,曾許楚平便宜行事,見旨如帝親臨,也等於授權給楚平,任何事可以代皇帝作主,因此加封一個妃子的名銜,雖然專擅了一點,但畢竟還是有根據的。

而他們也只有這個方法,才能表示對李鳳的歉意了。

喪儀行列自然進行得慢一點,消息一定早傳到京中了,可是朝廷一直沒有什麽表示,多半是默認了。

足足走了四天,才到京師,靈樞不能招進宮,皇帝遣了東廠臨谷大用悄悄來訪。

谷大用總算問清了真正的經過,卻因為事關重大,不敢作主,只有回奏官家再作決定。

朱若蘭不客氣道:“谷公公,請歸奏主上,務必請他自己出來一趟,把李妃的靈摳下去,當面給我們一個交代,正式承認李妃的封號,還要為她的屈死申免,人證在我們這兒,死掉胎兒是個男嬰,那本是大明下一代的皇帝,也是至上自己的骨肉,看他怎麽說!”

谷大用苦著臉道:“是的,奴婢一定據實為報,不過郡主,恕奴婢私下有幾句話奉告,太師長孫弘是個糊塗蟲,事事都受那個叫皇甫和的術士擺布,奴婢早上去看過,已經只剩下一口氣了,連話都說不清楚了,追究這個老糊塗是沒有什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