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緊鑼密鼓

王老夫子在傅太師那兒請準了帶走春花求治,也求得了三天的期限,所以他很輕松地回到了衙門,與滿臉沉重的總督大人,恰成了個對比。

總督大人的緊張是有道理的。第一,因為這件案子的內情的確重大,嚴重得足可以拖垮他的前程;第二,則是王老夫子在傅太師面前說話太不客氣,咄咄逼人,很令人難堪,而傅太師的表現卻更令人難解了。

起先,是傅太師一直在安慰他,勸他不必看急,說即使破不了案子,傅太師也會一肩擔承,決不會使他受太多的關連,倒好像是事情發生在他的身上似的。

想想事情的牽連性倒也是不差。禦筆墨寶雖是在傅太師手上失去的,但他老人家卻曾為帝師,德高望重,門生故舊,無一不貴,自承個年老庸弱,大意錯失,皇帝還真能殺他的頭不成;而且他已退休了,無官無職,不怕罰也不怕降。

倒黴的是守土有責的地方官。案子不破,盜賊緝拿無看,總督大人是責任最大的一個;因此,在書房裏,一直是他這辦案的在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而苦主卻在一旁安慰他別看急、別心焦…。

王老夫子來了,闡述偵查經過,對杜英豪則是贊不絕口,許為萬世奇才,並且保證一定能破案,說杜英豪已經發現到不少重要的線索。

這應該是個好消息了,但事主傅太師反倒不太熱心了,對王老夫子的問話則多方推諉,處處不知道,采取了不合作的態度;最後,王老夫子要把人帶走診治,傅太師居然不肯答應,使得王老夫子很不客氣地直指老太師無權留人,春花雖是下人,但卻是人府來陪伴姨奶奶的,並沒有賣身給傳家;現在受了賊人的暗算,性命交關,太師若是不肯放地出去就診,就要為她的生死具結保證,以為對春花的家屬交代。

這一手才算鎮住了傅太師,他當然不會作這種具結,將來再牽涉進人命官司中。這倒還是小事,傅太師地位顯赫,又不是親手自己殺人,官司是打不上身的,重要的是這件事幹預的太沒道理、太牽強,倒好像是有意在遮掩看一些事似的。傅太師立朝多年,公事精熟,不會落人這種把柄的,所以才勉強地點了頭。

不過,如此一來,傅太師的口氣就改了,一反先前勸慰總督大人的和緩口氣,要求限期破案,否則就要總督衙門負全責。

而王老夫子更絕,一口答應了三天的期限,只是對責任方面也落下了一句話太師府中失竊,地方官員難辭其咎,但事前既未獲通知,也不是由總督衙門派人保護;盜案既生,總督衙門已經全力追查,實在破不了案,總督只擔當該負的責任而已。本案中有很多疑點--像禦筆墨寶送到這兒來題跋,知道的人並不多,而此次失竊,除了姨奶奶失蹤外,也只有那些墨寶被竊,內情頗為蹊蹺;在查案時,太師大人又多方推諉,不肯合作,用心何在難明,案子若是鬧大了,傅太師至少要負大半的責任,而且還得作個明確的交代。

傅太師氣得直吹胡子,當場就端茶送客,鬧得不歡而散,而其中最作難的就是總督大人了。傅太師是他投名自薦的座師,他不能得罪,而王老夫子則是他特別禮聘的幕友,平時十分尊敬,而王老夫子對他的幫助太大了,他更不能得罪。

不過,總督大人還是深知利害的。在立場上,他與王老夫子是一致的;再者,王老夫子平時謙恭有禮,平易近人,對傅太師的道德文章十分尊崇,投身門下,遞過門生帖子,就是出諸王老夫子之建議,想來不會因意氣用事而跟傅太師過不去。

這當然也開罪了傅太師,說得不好聽些,他們兩個人等於是被趕出來的。這麽做,必然是有理由約,所以他沒有制止王老夫子,而且在言詞上還表示了支持之意。

出門之後,總督大人騎馬,王老夫子乘轎,沒辦法說到話。一到衙門,總督大人來不及地在書房裏相候,而且留下了話,請夫子一回來,立刻到書房相見。

繞看書房足足轉了二十多個圈子,總算看見老夫子與社英豪一起進來了。總督大人立刻抓住他們每人一條胳膊,迫不及待地道:“二位可來了。

再不到,我可要上門口去恭迎了。來!來!快坐下談。”

茶是早已泡好了的,但已經涼了,三碗茶放在小圓桌上,都沒有喝過,由此可見總督大人心中焦急之情。

王老夫子坐走後,笑笑道:“大人!我回來後,跟杜老弟談了幾句,有勞大人久候了。

“那裏!那裏!我是著急,想知道一下內情而已。你們談的都一定是案情,自是以你們為主。”李玉麟看看兩個人的神情,見他們都是臉帶微笑,沒什麽緊張的神色,心中也較為安定,端起茶來,想到喝一口來鎮定一下,這才發覺茶已涼了,忙喚人:“來啊!把茶換一換。看!茶涼了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