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布衣朝天子(第5/12頁)

他幹脆連肅和也訓上了,而且訓得兩個老家夥啞口無言,連皇帝都在心中暗樂,微笑不語。

肅和漲紅了臉道:“你憑什麽說本爵是顧念私情,本爵執掌京人府,對處分宗室有絕對的主權,至於如何處分,卻不必對旁人宣布的。”

杜英豪道:“那麽王爺打算要追究此事了?”

肅和道:“這個你不必管。”

杜英豪道:“我當然管得到,因為我是當事人,再者,忠王爺自己沒開口,您卻替他說是開玩笑,在我看來,這就是循私包庇。王爺,若是您不承認循私,我就要正式控告兩位了。”

肅和道:“笑話,你能告訴誰去?”

杜英豪道:“誰能制得了你就告訴誰,我倒不信你已高於皇上,大清朝已沒有人能制你了。”

話說得太狠太兇,連皇帝都變了色道:“肅和,盡管輩份上你長朕一輩,可是仍有祖宗的律法在,你要自愛,別叫朕為難,搬出祖宗來壓你。”

肅和也跪下道:“是!是!老臣糊塗。”

皇帝道:“今後你們是該要好好反省一下言行,朕聽很多人說起你們強橫跋扈,還末便置信,今天看看,倒是真有這回事。肅和,你的京人府宗行使到此刻為止,朕回京之後,當再跟宗室尊長們商量,另立府宗。”

肅和臉色大變道:“皇上,臣這府宗不同於一般官職,去留由宗長公決的。

”皇帝道:“不錯!但是也有另一項規定,就是你當場犯了錯,朕有權撤銷你的職權的,剛才你就犯了大錯。而且自己也承認了,朕照規定撤銷現職:而且不準再辯了,你要是不服氣,可以在回京後,在宗長會議上提出申訴。”

皇帝是早想整這兩個人了,苦於沒機會,而杜英豪卻是最擅長於搗蛋整人的,抓住一句話的毛病也能掀起大波,這是他在碼頭上當混混時學來的本事,說得不好聽,那是要無賴的本事,但這兩位王節偏偏要去惹他,那還有不倒楣的嗎?

他們碰了一個大釘子,還得叩頭謝恩,起來後,眼光狠狠地盯著杜英豪。

肅和的京人府之職務雖被撤除,他這王爺的身份仍是存在的,因此他不懷好意的道:

“杜英豪,這四位大喇嘛師是從布達拉宮來的。”

一個喇嘛出來,單手作禮道:“僧家阿不花!這是敝弟垃木爾、羅莎、赫赫果爾。”

其余三僧也都木然舉手行禮,他們的修為有素,喜怒哀樂已經不形之於色。

杜英豪卻不知道厲害,他也不曉得這種返璞歸真的表現已是武學上極為高深的境界,所以滿不在乎地道:“久仰!久仰,四位請多指教。”

王月華興水青青對這四個喇叮的表現固然心,但是因為杜英豪的不在乎,使他們也充滿信心。真正憂急於心的是晏菊芳,但這時卻不能提醒杜英豪,只有不安地拉著李諾爾私下耳語,述說厲害,希望這個羅刹高手能有個對付之策。

皇帝道:“杜英豪,他們四位遠從吐蕃藏邊而來,是為了你在揚州把他們的大師兄殺死了,而後又殺傷了他們數中幾位好手。”

杜英豪道:“那是一次公平的校技。”

皇帝道:“這個朕知道,本朝律法戒私鬥,不過這些是吐蕃的外兵,他們的習俗是準許決鬥的,現在他們來要求你一較技藝。”

杜英豪道:“刀劍無眼,這是很危險。”

皇帝道:“他們說不怕死,朕想上國天朝,不能示怯於外邦,你意下如何?

”杜英豪笑笑道:“草民倒不是怕死,只是覺得從事私鬥是很無聊的事,將有用之身,來為國家多盡點力不是更好嗎?”

皇帝一嘆道:“可惜這個道理難以使他們明白,朕已勸阻了很久,仍是沒有用。”

阿不花居然操著純正的華語道:“陛下,吐蕃的政情不同,布達拉宮的活佛就是藏邊的統治者,僧家的師兄們在中原被擊敗,使本教大失威勢,勢將為另一教宗所替代,因此僧家才來要求再戰,洗雪前恥,爭回威嚴與統治權。”

皇帝道:“假如你們又失敗了呢?”

阿不花道:“技不如人,只有將布達拉宮拱手讓給黃教去統治了。”

皇帝道:“若是杜英豪不答應你們決鬥呢?”

阿不花道:“僧家們為了本教的榮譽,只有盡一切的努力殺死他,將首級帶回去以示國人。”

皇帝道:“這是中原,不容你們私自尋仇。”

阿不花仍是木然道:“僧家已經依例請求過,若是陛下不答應,全藏民眾俱將認為奇恥大辱;吐蕃雖是小邦,亦不惜流血一戰。”

皇帝道:“杜英豪,朕不怕跟他們打一仗,只是為這個理由耗費資財,殺傷無數人命,似乎太沒意思,你還是跟他們較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