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 淡然入化(第3/3頁)

區區一度碟,就使領地內,胡道的實力大體上登記在案,並且還有坐連制,若行不法,就可趁機追究其寺廟,諒別人也無話可說——這就是宗教上的坐連保甲制而已,一人犯法,全寺同罪。

當然,李播出身道教,有所立場,有些話沒有說,免除徭役事小,免除地稅事大,正因為有此特權,所以許多人紛紛想投靠寺廟道觀,客觀上增加了宗教勢力,而歷史上唐宋度牒,價格很貴,每道時到五百貫。因此經常作為增加朝廷收入方法。

關於地產,地稅二個要害,現在還不是動手的時候,進一步的事情,可以後再說,要無半點煙火氣,而行大政。

楊宣凝見他應了,也就一笑,轉了話題:“先生秋天也當大好了吧,我有一事委托先生親自作呢!”

“何事?”

“無非是為了充實國帑,我方已奪了大片沿海,整理鹽政是大事,今之制鹽,又稱煮海法,是將海水(或鹵水)架在大鍋裏,用炭薪燒火煮沸,直至水全部蒸發後,則可在鍋中得到留存的鹽。”

“此鹽用法,人工耗費甚大,而且多砍伐樹木以為炭薪,所以鹽價甚貴,我現有一法,就是先制鹽場,鹽場規模浩大,先必須作壩,然後沙地上,用土紮實,分成數池,然後開壩,注入海水,遇烈日而曬之,開始時,自然鹽滲入土,但是久久,必結石,因此無需用石。”

歷史上,中國曬鹽,是從福建開始,正好是現在楊宣凝控制的淮南地盤,幾乎占有天下八成鹽產,其原因就是氣候適宜,沙灘適宜,正好曬鹽。

李播是極聰明的人,一聽之下,就知道其中利益,頓時說著:“王上此法,大善,十倍百倍於前法。”

想了想,又說著:“只是這樣一來,朝廷鹽利,是不是就會跌下來了?”

從便於國家掌控鹽業的角度看,煎鹽法需要灶具、柴薪和攤曬所煎之鹽的場所,這些生產資料是貧苦灶戶沒有能力置辦的,必須國家出資配置。通過這些,還有一些制度,朝廷可以牢牢地掌控灶戶的生產情況,從源頭上杜絕私鹽。

如果盛行曬鹽法,那就難以控制其產量了,這對朝廷不利,對鹽商集團更不利。

這也是為什麽,基本上唐時就開始出現曬鹽法,但是歷史上,作為全國鹽業核心鹽區淮南的25個鹽場一直到明亡仍是采用煎鹽法。

“先生不必擔心,所以才要你去親自辦來,曬鹽法,雖然百倍產量於煮海法,但是能夠曬鹽者,氣候陽光沙灘因素,大半集於我地,其它地點,難學之。”

“出得鹽,可稍便宜,這不但有利於領地內百姓,打擊私鹽,更是可以打擊其它領地,特別是內地和北地井鹽,煮鹽產業,相對於產量來說,稍低幾分鹽價,也是高利,有此,國家必富。”

“等我朝一統天下,自有獲利法,就算不靠鹽業,也自是無妨。”

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現在你去組建鹽場,以稍低的價格來打擊全天下鹽業,從中獲得大量利潤,不但自己領地內百姓生活改善(人不可無鹽,在這個時代,每月鹽開銷是大開銷),而且也可以使國庫充實。

見得李播思考,楊宣凝也不焦急,自望去,見桃花滿地,青柳垂湖,小橋通著溪流,而曲徑走廊連接著道路,當真是籬邊飄香,疏林如畫,別有幽情。

再見佳木蘢蔥,種植的異花開放,一引清流,婉轉著從花木深處曲折而到石隙之中,再轉到了其它房間,而遠一點的房間,隱隱可見各個侍女仆人,穿行於白石欄上。

這種富貴,這種氣度,這種心胸,當真是不到此位,不明其味,難怪人人都要尋得富貴,雖然富貴亂人的多,但是真正賢士聖者,更能以此養氣養志,是常人所難及。

孔子所說的“居易體,養易氣”,道家所說的“財、法、地、侶”,都已經說的很明白了,財權二字,實是一切根本,無此不成道。

才在想著,就見得李播擡頭,說著:“王上如此信重於我,微臣唯有鞠躬盡瘁。”

當下,楊宣凝就哈哈而笑,將一杯茶,一口飲盡,入口余香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