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天下統一(大結局)(第3/4頁)

“而四夷被征服者,二百萬人,女子孩子遷移內地,而壯丁以為官奴,十數年來,建道路宮殿,建船只,修城池,開礦石,不費國家一錢,不動國家一民,而成大事,古今未有今日之盛也!”

頓時,人人贊聲,李播卻有一絲苦笑,這十數年來,大唐不斷掠奪外奴,充為民工,工程浩大不遜於隋煬帝,如果不是糧倉糧食足夠,以及南方開始大興,一畝出三石,國家就算不出工錢,也承擔不了這樣大的規模。

自己已經為宰相十二年,不可再擔任下去,但是臨退前,必須勸告聖上。

宋缺默然不語,心中思考。

“開元三年,杜伏威開始策騎襲殺高麗,以千騎為隊,所到之處,見人就掠,見房就燒,見田就焚,高麗苦不堪言。”

“開元五年,高麗大師傅采林率高手襲殺杜伏威,杜伏威負傷不死,而前去高手盡折,傅君嬙戰死,傅君婥俘虜,宋師道力保傅君婥,聖上大怒,宋缺上書請罪,自請去鎮南王之爵,聖上不許,罷官回城,但是宋家也因此勢力大折。”

“開元八年,高麗被掠五年,二十萬人為中原奴,田地荒蕪,國力疲憊,杜伏威因此率軍征高麗,一路連捷,平壤城最終被攻下,共獲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七千戶,傅采林戰死平壤。”

“高麗國滅,凡軍將士族,全部遷移南方,又遷內地漢族於高麗,置九州,四十一郡,自隋文帝以來,屢伐高麗,無一成功。隋煬帝四次伐遼,因此亡國。如今杜伏威建此大功,晉爵鎮麗公。”

“高麗既滅,再無後顧,隴西軍馬三十萬匹,是以可對突厥用兵,歷年來沖突連綿不斷,每年各有數千騎損折,然中原可承之,突厥難承之。”

“開元十一年八月,李靖擊破東突厥,頡利可汗被俘,徹底解除困擾中土的多年大患,一洗自漢亡以來中土軍威不振的頹風,晉爵為永康郡王,位武將第一,凡是突厥部,全數貶為奴。”

楊宣凝仰望星空,點點星辰燦爛奪目,見到宋缺若有所思,心中一動,就起身,稍過片刻,宋缺果然求見。

“鎮南王,和朕一起在外面走走吧!”

上林宛並非禁宮,走出不遠,就是民所居住的地點。

當然,楊宣凝此時,集中的高手更是滿布。

楊宣凝坐在特制的馬車之中,望往窗外,看著洛陽的車來車往,時而傳來一陣陣爆竹之聲,充滿太乎盛世的歡娛和繁盛。

楊宣凝看著:“觀看今日之盛,朕才真正相信,朕已經創得了盛世,不遜色於任何先皇先帝的偉業。”

“聖上的確再興了漢統,千古之下,唯一帝耳。”宋缺說著,時至今日,這十年來,楊宣凝橫掃外夷,內治安然,聲威赫然,天下再無敢於公然對抗者。

楊宣凝又身具舍利精元,是常人的十倍,身為皇帝,集天地人之氣,因此現在,連宋缺,也不知道他到了何等境界。

馬車轉過,河道在身下涓涓流過。洛陽城中,豪宅大院林立河岸,氣象萬千。

楊宣凝搖頭笑著說:“朕一統天下,先取高麗,是因為高麗之地,掌控了遼河流域,遼河流域有千萬畝肥沃農田,高麗因此掌控東胡各族,成為了突厥與本朝之外的第三勢力,朕豈會容它?”

“如今高麗已滅,朕已控制了遼河流域,東胡各族不得不臣服,這五六年來,朕一直遷移百姓到遼河領域,以開發其肥沃農田。”

“本朝滅了東突厥,一直有呼戰之聲,要趁勝滅得西突厥,而朕其實已經不許,鎮南王可知何故?”

聽見楊宣凝親口說,終止對外大規模戰爭,宋缺心中一松,本來想勸柬的話,就說不出口來,沉思了一陣,說著:“是民力之故吧!”

“哈哈,鎮南王只說了表面,其實民力只是一個原因,真正原因,就是耕地。”

“耕地?”宋缺吃了一驚,想不到是這個回答。

“正是如此,高麗國滅,朕取了遼河流域,有肥沃農田,漢族大可移居,數十年後,就自有漢族上百萬,永世不易,可所謂越戰越強,而在草原之上,鎮南王可曾注意每年降雨量?”

“聖上說草原無法為耕地?”宋缺一點就明。

“正是如此,鎮南王,你如仔細查看,就可知道,一旦雨水少於某度,就不可耕作,是以草原漢族難以立足,如今得了東突厥之地,足有數萬裏,但是卻無法消化為己用,如是繼續作戰,不但朝廷耗資甚大,而且強軍精兵駐於遠地,難以掌制,不得不設鎮設節度使,只怕日後有禍端。”

其實唐朝的安史之亂,有其深刻的背景。

大唐盛時,征服西域數百萬平方公裏,但是結果卻是無法消化,反而導致大量精兵良將集於邊疆,許多人不知根本,以為這是節度使的錯誤,其實在當時情況下,不實行節度使,根本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