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回 力退黑袍(第2/4頁)

李滄行點了點頭:“不錯,我是說過這話,但我還說過,力量弱小的時候,你就是把這東西拿出來了,也不會有人跟著我們造反的,這才有了我當年提出的三個條件,你去訓練軍隊,積累錢財,而我去尋找外援,只有達到這三個條件後,才有起事的資本。”

黑袍重重地一拍手,大聲道:“現在前兩條我不是已經做好了嗎,你也有意到東南去尋找外援了吧,情勢一片大好,為什麽還不拿出太祖錦囊來?”

李滄行微微一笑:“我現在還沒有和倭人與西班牙人正式搭上關系,這個外援還不牢靠,而且我們缺少一個足以起事的基地,黑袍,我問你,如果我現在拿出太祖錦囊,你拿出詔書,我們又能去哪裏登高一呼,讓四面八方的人來投奔我們從軍呢?”

黑袍微微一愣,轉而說道:“當年太祖起兵淮西,後來定都南京,而建文帝也是在南京被朱棣害死的,正是因為朱棣知道自己在江南不得人心,才會滾回北京城去,那裏才是他經營多年的老家,以後我們若是想起兵,肯定也是要在南方,最好就是在南京城,我在那裏有不少勢力。”

李滄行點了點頭:“可是南京城畢竟有數萬軍隊,也有大明設的南京六部,整個官僚系統都和北京城的一模一樣,當年寧王起兵謀反,南京可沒有站在他的這一邊,你一開始就想著在南京揚旗起兵,那是找死,成祖當年能在北京起兵,那是因為他在北京經營了多年,黑袍,你敢說你在南京城可以一呼百應嗎?”

“所以我一直勸你,心急吃不得熱豆腐,沒有實力的時候就急著起兵,只是自尋死路,等到我們有了足夠的實力後,我才會考慮拿太祖錦囊,你放心,錦囊現在在一個很安全的地方,沒有人可以奪走,我如果想拿,隨時都可以。”

黑袍咬了咬牙:“錦囊的事情以後再說,先說起兵的地方,當年寧王想的就是迅速地奪取南京,只要南京一下,那江南半壁江山可以傳檄而定,你說不能在南京起事,又能在哪裏?”

李滄行哈哈一笑:“要想起事,自然要找天下最恨皇帝的地方,在這種地方才能最快地積累起軍隊,如果這個地方經濟發達,錢糧充足,自然是最好不過,我之所以要去東南,就是因為浙江和福建兩省最符合這個條件。”

黑袍點了點頭,語氣中透出一股興奮:“說得再詳細點。”

李滄行正色道:“其一,嘉靖的禁海令奪了沿海上百萬人千年以來的生計,弄得民怨沸騰,又不加以疏導,嚴黨的貪官汙吏還借著內遷沿海百姓的機會大肆搜刮這些人,所以才會有那麽多人下海為盜,汪直只不過是第一個和倭人勾結,引倭人來攻擊沿海的人罷了,如果單純只是有沿海的百姓造反或者只是單純地倭人來襲,是掀不起這麽大的風浪的,內賊引外寇,這才會造成持續十幾年,到現在愈演愈烈的倭寇之禍。”

黑袍的眉毛一揚:“不錯,確實如此,只不過這些倭寇也只是一盤散沙罷了,你指望這些人起兵?”

李滄行搖了搖頭:“如果他們只是一盤散沙,也不會這麽多年屢剿不盡了。汪直的團夥我當年打過交道,這些人跟著汪直和徐海作戰多年,深通軍事,遠非尋常的賊寇,戰鬥力即使比起大明的衛所兵,都要強上許多,而且這幾年下來,本來通過招安方式已經穩定下來的東南局勢,因為朝廷的出爾反爾,斬殺汪直和徐海而再次變得戰火紛飛,沿海的百姓想必除了恨極倭寇之外,也對給他們帶來禍事的皇帝深惡痛絕,如果我們能消滅倭寇之余,爭取當地百姓的民心,自然就有了最堅定的一批支持者。”

黑袍搖了搖頭:“滄行,你想的是不是太天真了,沿海的百姓恨皇帝是不假,但是此地募集的軍士,象戚家軍,俞家軍的戰鬥力現在只怕也是大明最強的,我雖然不通軍事,但也聽世藩說過,東南有此強軍,即使北部九邊的勁旅也未必能比,你在此起事,是不是風險太大了點?”

李滄行自信地說道:“這就是我說的第二點了,戚繼光和俞大猷我都接觸過,他們是純粹的軍人,而二人所率領的部隊既然已經被人稱為家軍了,勢必引起皇帝的忌憚,他連自己手下的那幫無兵的朝臣都信不過,以前夏言跟邊將曾銑有書信往來都這麽敏感,只怕這二人的部隊在消滅完倭寇之後也會被強制解散。”

“東南一帶的強力部隊,也就是這二人所帶的新募士兵,尤其是戚繼光的義烏兵,我親眼見過,確實很厲害,練之也不易,一旦解甲歸田,再想重新組建起這樣的部隊,難上加難。而東南的衛所兵根本不堪一擊,幾十個倭寇就能一路打到南京城下,不值一提。所以我們只需要盡快消滅了倭寇,一方面可以爭取沿海百姓之心,另一方面也能加速戚俞二人的部隊早日解散,一旦東南沒了強兵,我們自然可以站穩腳跟,興兵起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