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折戟落凡塵

領頭那壯漢手持大戟,冷冷看著兩人,心中也是暗驚,卻不料這千嬌百媚的小女子竟能有這等力道,一掌打死自己的駿馬,單論力氣倒是也能與自己一戰。

他也聽聞過江湖中武林人士的神威,不過自己並未遇上過,一應見識也只是來自於傳聞和往常的經驗。他自有從軍,後脫身至龐太師門下,偶爾遇見的所謂江湖人也不過是毛賊路匪一類,卻是不曾遇見過真有神功在身的人物。畢竟各大門派腦子都很清楚,誰也不會去跟當朝一品的太師為難,往日裏能避就避,該慫就慫,甚少與朝廷其真正的沖突,自然也就沒有漏了底細。

這人雖是練武,不過尋常打鬥都是在兩軍陣前,總有周圍同袍一起作戰,自己單打獨鬥的時候不多。如今趙禎治世,天下太平,他自從投身龐太師帳下之後倒很少有出手的機會,唯一見過的高人也只是某些門派中投靠龐太師的弟子,實戰經驗倒是有些不足。

江湖和廟堂從來都是對立,門派和朝廷也是長久地不相往來。無論因著什麽原因,門派弟子投身朝廷之後便算是與本門斷了關系,之前的所謂師父師兄弟都再無瓜葛,自去居廟堂之高,不再處江湖之遠。

當年大宋和北遼開戰,各門派中都有不少仁人義士投身軍陣,為國捐軀。只是他們這一投身,也算是自行出了師門,入了皇家的門庭,再不算是各家的弟子。雖然之後眾人相處依舊順遂和暢,一應往來也是如常,但是就再不能多說朝廷和門派的事情,只能以普通友人相處了。故而澶淵之戰以後,雖然大宋朝廷依舊為江湖人大開方便之門,招賢納士,但各門派中甚少有人願意參與其中,也是國難已競,不想再為朝廷賣命。

不過這壯漢雖甚少與江湖人動武,一身的功夫卻也是真實不虛。畢竟兩國交戰的戰場之上,比之江湖人尋仇打鬥卻是厲害許多,他雖震驚於清平夫人的掌力,對面前兩人到也不是十分擔心,暗想著以自己的一身功夫,對付這兩名年輕男女還是十分輕松。

只是他這一念之差,卻是將自己推入了十分危險得境地。誠然他的皮肉和功夫都十分高明,一身內勁也有了些成就,但面前的兩人畢竟是長生老人的親傳弟子,真打起來其實以清平夫人一人便能冒險取勝,再加上旁邊的一個陳風崇,卻是遠遠要勝出他許多。

這壯漢不知其中關竅厲害,只多看了清平夫人兩眼,便一抖手中大戟,挑動著槍頭朝著兩人殺來。他的這一套槍法源自軍中,乃是萬軍之中對敵之用,尋常戰場之上只要舞起這杆近百斤重的大戟,一個橫掃之下就能叫一群敵軍倒地身亡。只是他今日一戟刺出,卻是不如平時那般收獲全功,只見那清平夫人閃身一躲,一掌斜斜劈下,便將他直取兩人胸膛的一招震朝一邊,其中力道之大,竟叫他一時有些握不住兵器。

始終是萬軍中殺出來的人物,他一擊不中,又見清平夫人閃身朝著自己攻來,本能地向後一抽手,將那柄大戟收回。大戟的尖頭兩邊都有金鐵鉤鐮,鋒利無匹,那人抽手之時又是用上了旋勁,大戟的槍杆在手中轉著向後收去,那鉤鐮便像鉆頭一般地朝著清平夫人的後心攻來。

清平夫人也不敢托大,又是一聲輕喝,腳尖點地,整個人向後一躍一翻,躲過了飛速而來的鉤鐮。那人又是一把握住槍杆,橫掃一招,將一旁靠近的陳風崇逼退兩步,自己舞起手中大戟,大步向前,朝著清平夫人刺去。

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槍戟鉤鐮一類的長柄武器就是厲害在將敵人遠隔身外,攻守兼備。不會使這等兵器的,拿在手裏都覺得力道亂竄,拿捏不住;會使的人則將這一柄兵器用得巨蟒出洞一般,又是靈活,又帶著無盡了力道。人手上的速度適中有限,就是練得再快也快不過飛矢流星。而這等長柄兵器卻是能將手上的動作數倍放大,這邊握杆的手一寸,那邊的槍頭就在同樣的時間裏移動了一尺,速度自然要比刀劍之類的更快,變化也就愈發靈活繁多。

一般人都稱贊使刀劍的人能舞出光影,這在大戟上面卻是十分尋常。這人天生力大無窮,掌握這杆大戟如臂使指,將槍法的“攔、拿、紮”把握得出神入化,只見那大戟的槍杆抖得一片靑影,槍頭卻始終在清平夫人前心要害一寸之內閃動,拳經上講“棍怕點頭槍怕圓”,清平夫人手無寸鐵,單憑著一雙肉掌卻是不好對付這毒蛇吐信一般的槍頭,一時只得不住閃躲。

那人正覺得大局已定,卻覺得大戟的槍頭忽然一定,手上的力道再不能傳遞半分,一杆搶身震動不已,卻無法再帶動槍頭挪動分毫。定睛一看,卻是那陳風崇不知什麽時候站在了清平夫人面前,也不知他用什麽功夫躲過了漫天的槍影,竟是用手中的精鋼腕刃架住了大戟的鉤鐮,將其死死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