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難聚

之後,太和真人便領著兩人回了唐門,卻是再不提先前之事。

徐方旭和孫向景一頭霧水,只覺得今日之事卻是十分奇怪,一切種種都像做夢一般,卻是叫他們憋得難受。回到唐門之後,兄弟倆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冒昧去打擾太和真人,定要將今日之事問個清楚明白,否則卻是心中實在不安。

太和真人原本說自己累了,已經回房休息,聽得兩人敲門倒也爽快將兩人讓了進去,桌子上早早放好了三杯熱茶,卻是等著兩人前來一般。

孫向景迫不及待地張嘴就問,將一應的疑惑一一說出,對今日白天那位怪人的來歷,以及這位和陽仙人的種種都是問了,請教太和真人。

太和真人招呼兩人先喝口糊米茶,平一平心氣。見兩人稍微坐定,這才開始說起。

這道家自軒轅黃帝以來,亙古傳承,流傳千萬載。在其流傳過程之中,道家因著各地理論不同,多有分裂,化作了許多不同的教派,各自守著不同的理論。類似青城山這種在武林中又名頭的門派,是道家練武修身的一門,只修經典,鍛煉身體,卻是不修什麽外丹內丹,不求長生,只求延壽;還有一些道門則是收集天地奇珍,融會一爐,煉制外丹,以求服食之後能青春永駐,白日飛升,卻是稱作煉丹家;最後還有一門,乃是求仙訪道,修煉內丹,以求脫去肉體凡胎,化作仙人之體的。

太和真人乃是青城山的出身,自然就是武道一脈;而歷朝歷代的朝廷國師和道長,則是外丹一脈;只有這位和陽道人一支,卻是修煉內丹,求仙的一脈。武道和仙道同出老子先師一門,卻又是大相徑庭,區別極大、太和真人雖然稱呼和陽仙人一聲“師叔”,其實兩人並沒有道門內的輩分,不過是尊重和陽仙人年紀太大,以前輩禮待之而已。

至於白日所見那位怪人,既然和陽仙人說不要再問,太和真人也就咬死不說。只交代孫向景將那人賜予的掛墜時刻戴在身邊,萬莫離身,更不許送人,直說孫向景頗有仙緣,此番怕是得了偌大的好處,叫他自己珍惜。

說了半天,太和真人還是沒說清具體的事情。不過兩人多少解了些疑惑,至少不再雲裏霧裏,也就不再追問,只是實在羨慕那位和陽仙人瀟灑。

孫向景直說要是一早知道,定要想和陽仙人討教一番長生之法,卻是羨慕他那等駐顏之術。

太和真人哈哈大笑,直說仙道也不是那般好求的。孫向景今日得遇兩人,已是因著仙緣,今後要再想尋那位和陽仙人,卻是比之登天還難了。太和真人自己今年七十六歲,見過和陽仙人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近二十年來更是只見了今日這一次,是否有緣再見都還是兩說。

孫向景聽得嘖嘖稱奇,又拿出那塊吊墜仔細觀看。那吊墜十分通透圓潤,隱隱帶著一層紫色的光暈,散發著一眾雷雨後的清新香氣,倒是叫人愛不釋手,不住拿著把玩。

徐方旭聽見仙緣一說,卻是又想起了去年兩人登上岡仁波齊山之事,思緒一時飄遠,又回想起眾人離開辛饒彌沃神宮之時,曾有一位上師賜予孫向景一串隨身的瑪瑙佛珠。當時並不覺得那佛珠有什麽特殊,現在一想,只怕也是與孫向景手中這塊吊墜一般,頗有些神異。

不過那串佛珠已經被孫向景送給了楊瓊作定情信物,眼下卻是不能取出請太和真人觀看。當時這串佛珠倒也給長生老人看過,老人也是說叫孫向景好生收著,一應話語都與太和真人交代吊墜時的說法一致,只怕並非凡品。

徐方旭跟著長生老人學習,對所謂天道自然倒是也有些了解,知道師父這等人物又是說話不盡,卻是因著考慮太多,言語只作提點,說透了反而不美。只是今日得遇求仙有成的和陽真人,卻錯失機會,也是叫徐方旭倍感遺憾,卻是又想起先前與長生老人討論孫向景病情時的那個設想,原本欲求的長生之術便這樣從自己身邊溜走,也是叫徐方旭自責不已。

不過無論如何,孫向景今日又得了那塊吊墜,只怕也是緣分的一個環節。徐方旭不懂陰陽天數之事,不能堪破天機,只隱約覺得是因著那串佛珠被孫向景送人,這才迎來了這塊吊墜的機緣。只是天數機緣可一可二,卻是不可再三,徐方旭也就嚴肅地交代了孫向景,要他一定收好吊墜,不得馬虎。

孫向景自然答應,卻也是十分喜歡那塊吊墜。太和真人卻是看著徐方旭微笑,暗道這小子倒也根骨不錯,頗有道心,應該是想透了什麽,卻也是他的緣分。

總而言之,這日的事情多少算是一個了結。兩人又叨擾了太和真人片刻,飲了兩杯他的糊米茶,也就告辭回房去了。

這件事情應了太和真人的要求,徐方旭和孫向景都是誰都不曾再提起。畢竟事關孫向景的不多,牽涉道門隱秘的倒是不少,貿然說了出去,白白壞了人家的一片好心不說,只怕還會給和陽仙人和另外那位招來麻煩,也是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