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第2/4頁)

若是因為貿然參與這場紛爭毀了他蜀山的千年基業,那他當以何顏面去面見自己九泉之下的各位先輩?

面對吳起如此言辭狠厲的斥責,老婦人的臉上卻沒有半分的怒意。

她臉色平靜的看著吳起似乎在等待著他發泄完心底的怒意。向來受過蜀山之上的正牌道統教導的吳起,也是在這時漸漸收起了自己的聲音。

卻並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就在那座孝明皇帝的墳前不知何時出現了一道身影。

本能的,吳起覺得這道身影,應當才是青玉夫人口中所說的那位今晚她會帶他來見之人。

青玉夫人也在這時似有所感,她轉過了身子,面朝那身影的方向。而一旁的樊如月也被這忽然變得安靜的氣氛所唬住,加之她本來就不善言語,故此也沉默的看著那忽然出現的身影。

那個人身材修長,穿著一件黑色的長衫,頭戴綸巾,手持羽扇。

只是因為背對著諸人的緣故並看不清容貌,只是從他站立的姿勢,行走的儀態。吳起大約感覺到此人身上隱隱透出的不凡。

他開始在腦海中思索蜀地中是否有與之相似的人物,但他卻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這樣的打扮在蜀地很是常見——當年的左玉城即使位極人臣,也少有穿他那一套丞相官服,更多的時候便是以這樣的裝束示人。

如今左玉城身隕已有百年之久,但蜀人向來對之推崇有加,故而效仿其裝束的文人墨客不計其數。

因此想要從這樣的背影分辨出來人的身份,確實不大可能。

那道身影似乎並沒有在意諸人的存在,他自顧自的走到孝明皇帝的墳前,微微站定。

似乎在躊躇些什麽,又像是在緬懷些什麽。

而在此之後,他從自己寬大的袖口處掏出了三支香燭,慢慢的將之理好,再伸出手指輕輕一抹,那三支香燭頓時被點燃。

然後他恭恭敬敬的在那墳前跪了下來,將三支香燭插在了那已經鋪滿雜草的墳頭。

這是一個並不太長的過程,但吳起卻過得很煎熬。

雖然這個男子從出現到現在周身沒有放出半點的靈力波動,但是,自他出現之後,吳起便很明顯的感覺到周圍的氣息似乎變得壓抑了起來,而這種壓抑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強。

但很奇怪的是,修為比他低了不知道多少的樊如月似乎絲毫沒有這方面的感覺,似乎這樣的壓抑只是針對他一個人而已。

而此刻男子終於站起了他的身子,他並沒有在這時急著轉身,而是神色恭敬的朝著這墳墓的四周又拜了一拜。

吳起知道,他所拜之人是那些已經死去百年之久的西蜀星殞們。他們的衣冠冢被後人們與孝明皇帝安排在了一起。

只是大魏的帝王向來對於蜀地抱有戒心,那些遺族們大多隱姓埋名,少有人敢前來探望,故而此地疏於打理,才有如今這幅荒敗的模樣。

做完了這些之後,男子終於轉過了他的身子。

那是一張極為俊俏的臉,即使男子已經是四十歲的模樣,但不可否認,他依然很是俊俏。

劍眉星目,紅唇皓齒。溫文爾雅卻又器宇不凡。

似乎這世上所有的辭藻都不足以形容他身上所透出的獨特的味道。

“青玉。好久不見。”他這般說道,聲線平和,就像是在與多年未見的老友寒暄。但吳起卻感到一股莫名的壓力,這種壓力並非男子有意為之,而是,似乎他與生俱來便帶著這樣一股浩然之氣,讓與他相見者下意識的便會對他心生敬仰。

“恩。丞相,自當年困龍崗一別,已有百年光景了。”青玉夫人頷首道。

二人這般雲淡風輕的對話落在吳起的耳中,他身子猛然一震。

男子喚青玉夫人為青玉。

這便是很值得推敲的事情了,要知道青玉夫人的年紀已經極大,輩分極高,放眼整個蜀地敢直呼其名之人,恐怕也就只有他的那位師尊。

而青玉夫人稱呼男子為丞相,這個丞相自然不會是長安城裏那位把持朝政的司馬詡。

在整個蜀地,丞相二字,最能讓人想起只有一位。

而那一位,早就已經駕鶴西去。

吳起不由疑惑了起來,他向前一步,問道:“這位是……”

青玉夫人聞言似乎有些不滿吳起打斷了她與男子的談話,但念及以後的許多事情還需要蜀山出面,故此她還是壓下心底的不快,便要說些什麽。

但那位男子聲音卻在這時響了起來。

“這位公子可否便是雁歸秋長老今年所收的那位徒兒,小十三?”

十三,是一個很有名堂的稱謂。

當年夏侯昊玉忌憚西蜀遺族,想要斬草除根。

蜀山執劍長老雁歸秋卻受左玉城臨死之托,待到西蜀亡盡,請他庇護遺族,為西蜀留下一道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