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印神古墓(第5/12頁)

話音剛落,忽聽席應真嘆道:“我知道為什麽。因為那入口不在地上,而在天上。”

“在天上?”眾人無不吃驚。席應真點頭道:“此島孤立海中,下臨無地,不與千山相連,故而風水之要,不在連接地氣,而在上接於天,如果將島比做一條龍,那麽島為盤繞之龍身,山為高昂之龍頭,唯有龍口向上,方能仰廉貞,參北鬥,吞吐日月,呼吸風雲,如此一來,這一條龍脈才是活的。”

“啊!”樂之揚一拍額頭,“道長是說,墓穴的入口在山頂?”

眾人聽到這兒,舉頭望去,朝陽映照之下,孤峰絕壁,浴火镕金,然而四面如削,並無一個門戶。釋王孫怪道:“入口在哪兒?”

席應真手指峰頂,說道:“那不是麽?”眾人定眼細看,接近峰頂之處,有一個黑幽幽的洞眼。樂之揚只覺眼熟,念頭一轉,忽地沖口而出:“啊呀,那是飛雪的鷹巢!”

那巖洞正是海東青的巢穴,離地數以十丈,自下望去,帽為之脫。釋王孫連連吐舌,駭然道:“老天,這麽高,如是墓穴入口,棺材又怎麽送得上去?”

“你們聽說過懸棺麽?”老道士問道。眾人均是搖頭。

“當年我遊歷三峽,峽江兩岸,懸崖聳峙,多有洞穴盛放棺木,棺木懸在半空,看上去十分奇絕。後來我仔細探查,發現懸崖上面鑿了石孔,只要插入木樁,搭上木板,便能成為一條棧道,直通到高處的洞穴。如要送棺上山,只需先修棧道,再扛棺上山,等到拆去棧道,棺材就能懸在半空了。這種懸棺之法,一來可防盜賊,二來依山臨江、聚水藏風,可謂墓葬之奇法、風水之異術。”

樂之揚怪道:“賊禿驢不懂風水,也未必知道懸棺,他又怎麽知道入口在山上呢?”

“這個簡單。”席應真悶悶說道,“我說了,要將棺木送到山頂,必須鑿出石孔,修建棧道。棧道可以拆除,石孔卻會留下。和尚聰明了得,只要看見孔洞,久而久之,自然猜得出其中的奧妙……”

正說著,葉靈蘇指著山峰叫道:“快看!”眾人定眼看去,山崖絕壁之上,出現了三道人影,順著山崖向上攀升。

“果然不假。”釋王孫嘖嘖稱妙,“老道士,你真是料事如神。無怪他們說我上不去,這山崖光溜溜的像一面鏡子,也虧他們爬得上去!他娘的,這三個家夥不是人,是壁虎兒,嘖嘖,老子祝他們手腳一軟,掉下來摔個臭死。”他心懷妒恨,故而出言詛咒。

四人不敢遲疑,匆匆趕到山下,果見崖壁上鑿了不少石孔,徑約五寸,相距數尺,連成一線,曲折不定,以“之”字形向上延伸,一直抵達鷹巢下方。

這時間,石孔中插了木樁,木質光白,青皮未褪,叫人以極大的氣力打入石孔,作為落腳的木梯。仔細再看,沖大師三人各用藤蔓綁了一捆木樁,明鬥一馬當先,用“渦旋勁”將木樁打入石孔,手中木樁用完,下面的沖、竺兩人即刻將備用的木樁送上。就在眾人觀看之時,三人已經抵達山腰。

“妙啊!”樂之揚拍手笑道,“有乖兒子在前面開道,咱們正好踩著現成的梯子上去。”

“不要輕敵。”席應真看著上方,忽道,“我上去,你們留下。”

葉靈蘇秀眉輕皺,猶豫未決,樂之揚大聲說:“什麽話?事到如今,大夥兒同生共死。”葉靈蘇看他一眼,點頭說:“對,大家同生共死。”她說話甚少,可是神情堅毅,不容改變。

席應真瞪視二人,氣惱之余又覺感動,只好說:“此戰非同小可,你們萬勿勉強……”又看樂之揚一眼,想說他真氣紊亂,應該留在山下,但見他神色決絕,終歸無法出口,心想:“這兩個孩子有情有義,為我送命實在不值,唉,也罷,我拼了這條老命,保護他們周全就是了。”

想到這兒,縱身跳上木樁,蜻蜓點水一般向上奔去。葉靈蘇瞧了瞧樂之揚,說道:“你先走。”樂之揚道:“為什麽?”葉靈蘇俏臉微寒,喝道:“讓你走便走,說什麽廢話?”

樂之揚吐了吐舌頭,跳上木樁,一步一挨地向上走去。他吃過苦頭,這一次不敢使用內力,但他習武已久,縱然不用內功,身手敏捷也勝於常人。

走了十來步,忽聽下方有人慘叫,樂之揚低頭一看,不由啞然失笑,原來釋王孫不自量力,也想踏木而上,結果一腳踩空,從丈許高處摔下,撞得頭破血流,躺在地上哀叫。

棧道越走越險,到了半山腰上,海風呼嘯而來,直要將人吹下山去。樂之揚不勝驚心,低頭下望,山下叢林起伏,遠處煙波浩渺,自身仿佛掛在絕壁之上,隨著狂風搖擺不定。他越看越驚,只覺頭暈目眩,然而高空行走,越是懼怕,越易失手。樂之揚戰戰兢兢,又走兩步,忽地腳下一滑,身子急往後仰,忙亂中,他伸手抓向石壁,這一抓用上了內力,登時逆氣反沖,氣散功消,身子一晃,向山下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