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離合無常(第3/14頁)

再過片刻,黑衣僧的吼聲更加急促,直似上氣難接下氣。那白眉僧緩緩的道:“不應作而作,應作而不作,悔惱火所燒,證覺自此始……”這幾句偈語輕輕說來,雖在黑衣僧牛吼一般的喘息之中,仍令人聽得清清楚楚。楊過吃了一驚:“這老和尚內功如此深厚,當世不知有誰能及?”只聽白眉僧繼續念偈:“若人罪能悔,悔已莫復憂,如是心安樂,不應常念著。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

他念完偈後,黑衣僧喘聲頓歇,呆呆思索,低聲念道:“若人罪能悔,悔已莫復憂……師父,弟子深知過往種種,俱是罪孽,煩惱痛恨,不能自已。弟子便是想著‘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心中始終不得安樂,如何是好?”白眉僧道:“行罪而能生悔,本為難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楊過聽到這裏,猛地想起:“郭伯伯給我取名一個‘過’字,表字‘改之’,說是‘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難道這位老和尚是聖僧,今日是來點化我嗎?”

黑衣僧道:“弟子惡根難除。十年之前,弟子皈依吾師座下已久,仍然出手傷了三人。今日身內血煎如沸,難以自制,只怕又要犯下大罪,求吾師慈悲,將弟子雙手割去了罷。”白眉僧道:“善哉善哉!我能替你割去雙手,你心中的惡念,卻須你自行除去。若是惡念不去,手足縱斷,有何補益?”黑衣僧全身骨骼格格作響,突然痛哭失聲,說道:“師父諸般開導,弟子總是不能除去惡念。”

白眉僧喟然長嘆,說道:“你心中充滿憎恨,雖知過去行為差失,只因少了仁愛,總是惡念難除。我說個‘佛說鹿母經’的故事給你聽聽。”黑衣僧道:“弟子恭聆。”說著盤膝坐下。楊過和小龍女隔著板壁,也是肅然靜聽。

白眉僧道:“從前有只母鹿,生了兩只小鹿。母鹿不慎為獵人所捕,獵人便欲殺卻。母鹿叩頭哀求,說道:‘我生二子,幼小無知,不會尋覓水草。乞假片時,使我告知孩兒覓食之法,決當回來就死。’獵人不許。母鹿苦苦哀告,獵人心動,縱之使去。

“母鹿尋到二子,低頭鳴吟,舐子身體,心中又喜又悲,向二子說道:‘一切恩愛會,皆由因緣合,會合有別離,無常難得久。今我為爾母,恒恐不自保,生死多畏懼,命危於晨露。’二鹿幼小,不明其意。於是母鹿帶了二子,指點美好水草,涕淚交流,說道:‘吾期行不遇,誤墮獵者手;即當應屠割,碎身化糜朽。念汝求哀來,今當還就死;憐汝小早孤,努力活自己。’”

小龍女聽到這裏,念及自己命不長久,想著“生死多畏懼,命危於晨露”、“憐汝小早孤,努力活自己”這幾句話,忍不住淚水流了下來。楊過明知白眉僧說的只是佛家寓言,但其中所述母子親情悲切深摯,也是大為感動。

只聽白眉僧繼續講道:“母鹿說完,便和小鹿分別。二子鳴啼,悲泣戀慕,從後緊緊跟隨。雖然幼小奔跑不快,還是跌倒了重又爬起,不肯離開母親。母鹿停步,回頭說道:‘兒啊!你們不可跟來,如給獵人見到,母子一同畢命。我是甘心就死,只是哀憐你們稚弱。世間無常,皆有別離。我自薄命,使你們從小便沒了母親。’說畢,便奔到獵人身前。兩小鹿孺慕心切,不畏獵人弓箭,追尋而至。

“獵人見母鹿篤信死義,舍生守誓,志節丹誠,人所不及;又見三鹿母子難分難舍,惻然憫傷,便放鹿不殺。三鹿悲喜,鳴聲咻咻,以謝獵者。獵人將此事稟報國王,舉國贊嘆,為止殺獵惡行。”

黑衣僧聽了這故事,淚流滿面,說道:“此鹿全信重義,母慈子孝,非弟子所能及於萬一。”白眉僧道:“慈心一起,殺業即消。”說著向身旁的彭長老望了一眼,似乎也有向他開導之意。黑衣僧應道:“是!”白眉僧道:“若要補過,唯有行善。與其痛悔過去不應作之事,不如今後多作應作之事。”說著微微嘆息,道:“便是我,一生之中,何嘗不是曾做了許多錯事。”說著閉目沉思。

黑衣僧若有所悟,但心中煩躁,總是難以克制,擡起頭來,只見彭長老笑眯眯的凝望自己,眼中似發光芒。黑衣僧一怔,覺得曾在甚麽地方和此人會過,又覺得他這眼色瞧得自己極不舒服,當即轉頭避開,但過不片刻,忍不住又去望了他一眼。彭長老笑道:“下得好大的雪啊,是不是?”黑衣僧道:“是,好大的雪。”彭長老道:“來,咱們去瞧瞧雪景。”說著推開了板門。黑衣僧道:“好,去瞧瞧雪景。”站起身來,和他並肩站在門口。楊過雖隔著板壁,也覺彭長老眼光甚是特異,心中隱隱有不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