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震關中 後記

從前有個說法謂「窮文富武」,就是說貧家子弟多尚讀書習文,考取功名,圖個發跡的出路;相反習武的要有所成,必得有相當的家財。

細想也有些道理:從前的習武者單是要拜一位有名的師父,供奉花費就絕對不少;而且練武下苦功甚耗體力,平日的營養休息亦不能缺,可見實是衣食無憂的有閑階級玩意——看近期的電影《葉問》,或者《水滸傳》裏「九紋龍」史進拜師的情節,可見一二。當然這個說法未至於絕對,也有幾分真實。

武俠小說裏描寫的頂尖武林門派,也有點相近的味道:大群人長居深山,整天鉆研武學,既不事生產,又沒有像日本武士階層般的政治權力,衣食金錢從何而來?假設古代確實有這種「武者集團」存在,背後需要豐厚的經濟條件供養,相對也就必然擁有極為特殊的社會地位。《武道狂之詩》裏,把武林門派和武者描寫成一種「沒有世襲制度的貴族」,就是出於如此的思考。

當然我這種「虛擬武林」的構思,主要不是為了建立什麽合理原則,說到底還是為了增加小說閱讀的趣味(正如我在書中加入的真實武術材料一樣)。武俠的本質就是浪漫與幻想,如果事事太認真,那是煞風景;不過有時加添點真實的依據,那麽想象的部分又會更容易讓讀者投入。

這一卷寫了更多武林門派,其中不少都是以今天仍存的真實武術派別為藍本,而且名字相同。為免誤會,不得不再作些解說。

現存的許多武術拳系,所上溯的傳承或所宗的創派人物,都只到清朝。比如「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或者「心意拳/形意拳」祖師姬際可,皆是清朝人。但這本小說裏的時代是明朝正德年間,又何來「八卦門」和「心意門」?我是在胡亂寫嗎?

其實我相信一種武術,不可能一時一地由一人憑空創造,在這些創派祖師之前,也必然已經存在相近的武技,經過每代積累演變,才成為後來的門派。本書就是依此想法,既參考現存武術的特色,又加以大幅的創作,虛構明朝中葉這些「曾經存在的更古老門派」。如上面說過,真真假假混成一塊兒,正是小說的樂趣所在,各位武林朋友讀到不實之處,想不會太介懷吧?

◇◇◇◇

寫此文前一天,享譽影壇與武壇的石堅前輩,以九十六歲高壽與世長辭。

堅叔不止是擅演反派的武打片影星,也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武者,年輕時於鼎鼎大名的「精武體育會」學有所成,精擅鷹爪、螳螂、羅漢等多門武術,銀幕上打的全是真功夫。

——在舊粵語武打片時代,制作條件不充裕,並沒有像今天的電影般精密仔細的武術動作設計和剪接,不少對打招式都要在長鏡頭下半即興演出,要打得逼真,很靠個人功底和臨場反應。堅叔常演的是要被打倒的歹角,可以想象難度就更高了。

堅叔在《黃飛鴻》系列的「奸人」形象如何深入民心,自不用多說;電影及電視版《倚天屠龍記》兩演「金毛獅王」謝遜,連原作者金庸都盛贊;《龍爭虎鬥》演李小龍死敵韓先生,更是功夫片「最強反派」的世界經典。

我謹在此向這位傑出武術家與性格巨星致敬。

喬靖夫

二零零九年六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