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卷 第 六 章 天火上人(第3/4頁)

歐陽之子聞言大驚,忙問道:“那二位爺爺是否也會如此劍法?”

聖火天尊道:“我與你水爺爺天資不夠,哪能習成此劍法?那人便是我的師祖,我師祖當時打遍天下,試圖找一個能接他衣缽之人,無奈找了五年,竟終未尋到。”

“無奈,我師祖便將‘神水功’與‘聖火功’分傳我師父‘天火上人’及你水爺爺的師父‘異水孤客’,然後又傳給我與你水爺爺。”

“可惜我與你水爺爺兩人形影不離,日夜探討切磋,仍是沒有使水火交融,習成神功。

如今,你有緣得我們真傳,使兩學重歸一體,但可惜的是二種武功卻只能分開使用。若是你有天份,能將二種武功融匯貫通,那你太師祖在九泉之下,也覺欣慰了。”

歐陽之乎聽到這兒,沉默不語了。

神水真君大聲叫道:“乎兒,不要聽那老怪胡說,其實以我授你的武功,行走江湖已是足夠了,又何必費神要去想什麽‘水火交融’?多此一舉!”

歐陽之乎忽道:“今次我去尋殺我父親之仇人,定是有些周折,我本就不識他們,何況時間已有十七年之久了,早已有大多變化,要找他們著實不易。若是我拿了火爺爺的‘斷河剪’或水爺爺的‘束天繩’出去,他們一見,定會起疑心,有所戒備,反而會誤了事,所以孩兒鬥膽,欲不用二位爺爺的兵器。”

“水火雙邪”對視一眼,有點失望。

歐陽之乎接著道:“雖然我不用二位爺爺之兵器,但我所用的武功終還是二位爺爺的武功,這便如寫字一般,人們只會說某人的字體是某師所授,而不會說某人的筆硯是某人所送,對不對?”

“水火雙邪”聽了,只好點了點頭。

神水真君道:“如此一來,你的武功豈不是要打了折扣?”

歐陽之乎朗聲道:“兵器終是身外之物,真正的武林絕學,其威力用千古利劍與用一根枯枝展示出來,並無不同,因為那時致勝的已不是手中利器,而是武學的內在殺氣。孩兒之武學雖然遠未及那層境界,但也不願為某種千古神兵之類的兵器所束縛。”

其實,歐陽之乎如此說,是為安慰“水火雙邪”,免得他們因為自己不用他們的兵器而悶悶不不。

果然,這一席話說得“水火雙邪”點頭頷首。

歐陽之乎見日頭已偏西,便對“水火雙邪”道:“天已近黃昏,孩兒便將上路了,二位爺爺有什麽教誨之言,孩兒在此恭聽。”

此言一出,“水火雙邪”竟然齊齊一愣,似乎有點意外,有點不敢相信。

其實,是他們不願面對即將與歐陽之乎離別之事實。

“水火雙邪”沉默了,只顧“唿嚕唿嚕”地吭著那糊狀的雞肉。

終於,還是聖火天尊先開口了:“你總歸是要去行走江湖,為家人雪仇,手頭上豈可沒有兵器?要不先把我們用來鍘馬料的那把刀帶上,先將就著用,日後尋得稱心的兵器,再換了也不遲。”

那柄鍘草、鍘馬料的刀,歐陽之乎知道。

但存心要找它,還真不容易。歐陽之乎東翻西找,好不容易才從一個木墩子底下把它抽出來。

刀身上已被草汁染成了稀奇古怪的顏色,刀把用一根長長的布條纏著,那布條也己辨不清本色了。

這把刀太樸素了,惟一可以讓人看上幾眼的就是刀尖,此刀的刀尖分成了兩半,不是刀背與刀刃之間分開,而是從最尖端分成對稱的兩半,乍一看,還真有點像是兩把刀疊在一起。

歐陽之乎又找了一根青竹,截下一段,一剖兩半,然後又削又劈的,竟讓他做成一把刀鞘,可惜略略短了一點,刀放入其內,竟還有一小段刀尖露在外面。

但佩刀的腰帶他卻是沒有了,最後只好就那麽斜斜地插在系腰的布帶上;倒別有一種英武之氣。

待歐陽之乎打點妥當之後,擡頭一看,卻見“水火雙邪”咬著耳朵,不知在嘀咕些什麽。

歐陽之乎叫一聲:“水爺爺,火爺爺!”

“水火雙邪”竟被這聲音嚇了一跳,忙轉過身來,望著歐陽之乎幹笑幾聲。

歐陽之乎道:“若無他事,孩兒這便下山了。”

說罷,他看著“水火雙邪”。

神水真君忙道:“莫急,莫急。我還得先替你療傷。”

歐陽之平奇道:“我又何嘗受過傷了?”

聖火天尊幹咳一聲,道:“這你卻是不知了。十七年前你尚在胎中之時,你母親為人所圍攻,身受重傷,當時便……咳……便傷了內臟……咳……只是我們擔心你太過年輕,不敢為你療傷。今日,我便要與水爺爺一道為你治好此傷,免得你獨自在外時,內傷突然發作,身邊卻無人照料,那豈不……豈不……”

他說著說著,竟自己先控制不住了,好像歐陽之平真的獨自在外,內傷發作了一般,雙目竟有濁淚湧出。